《河传(二之一·仙吕调)》
时间: 2025-04-28 13:2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传(二之一·仙吕调)
作者: 柳永 〔宋代〕
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白话文翻译:
翠色深,红色浅;愁眉如黛,娇媚的波浪如刀割一般。
绝色的美人,纷纷展示她们的舞姿和歌唱。
妆饰光鲜,粉面娇艳;坐在中间的醉客们风流得很。
在酒杯前见到她,眼中不禁惊艳狂喜。
跟年轻时相比,那时的千金小姐们争相选择,如今却相逢真是太晚。
注释:
- 翠深红浅:翠色深,红色较浅,形容颜色的对比。
- 愁蛾黛蹙:愁眉如黛,形容女子的愁苦和美丽。
- 娇波刀翦:娇媚的波浪,像刀子一样割切,形容女子的姿态。
- 奇容妙妓:绝色美女,形容女子的美貌。
- 舞裀歌扇:舞蹈的衣裳和手中的扇子,形容女子的舞姿。
- 妆光生粉面:妆容光鲜,面容如粉,形容女子的妆容和容貌。
- 醉客风流惯:喝酒的客人们风流得很,形容醉酒后的轻浮。
- 特地惊狂眼:特别让人惊艳,眼中充满狂热的目光。
- 千金争选:年轻时的美人们争相被选择,形容往日的风光。
- 相逢何太晚:相遇为什么会如此晚,表达了遗憾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柳永的词多描写爱情、人生感悟,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并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河传》创作于宋代,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酒会、宴乐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场合。词中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醉酒客人的风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享乐生活的追求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河传(二之一·仙吕调)》是一首典型的柳永风格的词作,充分展示了他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开篇的“翠深红浅”便以色彩的对比引入,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视觉效果,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词中通过描绘美女的妆扮、舞姿,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色彩的社交场景。
“奇容妙妓”一句,直接将视线转向美人,展现了她们的绝世风华,随后“争逞舞裀歌扇”的描写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她们在酒席上的活泼场景,充满了生机与灵动。然而,在欢快的宴乐中,诗人却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最后几句中对年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相逢的感叹。
柳永善于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整首词融情于景,展现了柳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对流逝青春的感伤,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动人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深红浅:开头以色彩对比引入,象征女子的美丽。
- 愁蛾黛蹙:描绘女子愁苦的神情,增添了一丝忧愁。
- 娇波刀翦: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优雅姿态。
- 奇容妙妓:直接赞美女子的绝世美貌。
- 争逞舞裀歌扇:展现女子在宴席上的活力与竞争。
- 妆光生粉面:描述女子的妆容,强调她们的美丽。
- 坐中醉客风流惯:描绘酒客们的轻浮,反映社交场合的氛围。
- 尊前见:在酒杯前见到美人,增添了惊喜感。
- 特地惊狂眼:强调美人的吸引力,令人惊艳。
-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回忆年轻时的风光,感叹时光流逝。
- 相逢何太晚:表达对重逢的遗憾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波刀翦”,用刀切来形容女子的姿态,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如“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感伤展开,体现了柳永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流逝岁月的无奈,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象征生机与活力,常与美丽相关联。
- 红:代表热情与青春,常用于描绘女子的妆容。
- 愁蛾:象征女性的忧愁与脆弱。
- 妆光:代表外在的美丽,强调对美的追求。
- 醉客:象征放纵与享乐,反映当时的社交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柳永的《河传》主要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田园风光
- B. 酒席上的美女和醉客
- C. 战场上的英雄
-
诗中“千金争选”指的是什么?
- A. 富贵的女人争着选择丈夫
- B. 年轻时的美人们争相被选择
- C. 选举中金钱的争夺
-
诗歌中表达了对青春的什么感受?
- A. 期待
- B. 怀念与遗憾
- C. 轻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美与情感的细腻。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柳永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情感抒发,但柳永更侧重于描绘热闹的社交场景,而李清照则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展现内心的细腻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柳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