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拍
文天祥 〔宋代〕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
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杯。
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
至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白话文翻译:
在冬至这天,阳光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虽然我口中吟诵着诗句,但心中满是悲哀。长笛的声音又怎能扰乱我愁苦的思绪呢?我呼唤儿子,把酒杯翻覆在掌心。云朵洁白,山色青翠,远望万里,景色壮丽。高耸的山壁如石城般屹立,横亘在边塞之间。戎马小队从郊外出来,寒冷的天色下,日暮时分,山谷更显得阴沉。
注释: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代表着阳光的回归。
- 阳生春又来:阳光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长笛:一种乐器,常用于抒情。
- 覆掌杯:将杯子倒扣,以示暂时停止饮酒。
- 云白山青: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 壁立石城:形容山壁高耸,像石城一般坚固。
- 戎小队:指的是军队的小分队。
- 郊坰:郊外的田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子华,号山谷,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及爱国诗人。他在抵抗外敌侵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其诗风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面对国家沦陷的悲壮现实,抒发了他对家国的忧虑与失望。诗中情感深沉,反映了他虽身处逆境,仍对未来抱有一线希望的复杂心情。
诗歌鉴赏:
《十一拍》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冬至的景象,寓意春天的来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然而,诗中却流露出浓浓的哀伤,诗人虽口中吟咏,却无法掩盖心中的忧伤。长笛的声音在此时显得无力,它无法打扰那深沉而复杂的愁思。诗人呼唤儿子,似乎在希望与现实之间寻求片刻的安宁,这种情感的交织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似乎在寻找一线生机,然而戎马小队的出现,再次将他拉回到现实的残酷中。整体而言,诗中结合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时节,阳光复苏,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希望。
- 口虽吟咏心中哀:尽管嘴里吟诵着诗句,但内心却充满了悲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长笛谁能乱愁思:长笛的声音无法打扰诗人愁苦的思绪,表达了愁苦的深重。
- 呼儿且覆掌杯:诗人呼唤儿子,暂时停止饮酒,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对家庭的依恋。
- 云白山青万馀里: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象征着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 壁立石城横塞起:高耸的山壁如同坚固的城墙,反映出自然的力量。
- 至戎小队出郊坰:军队小分队的出现,暗示着战乱的现状。
- 天寒日暮山谷里:寒冷的天色与日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壁比作坚固的石城,增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感。
- 对仗:如“云白山青”,生动形象,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阳光、春天象征着希望,而寒冷、日暮则象征着困境和压抑。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悲壮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悲剧意识。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 长笛:象征着抒情与无奈。
- 云白山青: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蓬勃。
- 壁立石城:象征着坚固与不屈。
- 戎小队:象征着战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个? A. 春分
B. 冬至
C. 夏至
D. 秋分 -
“长笛谁能乱愁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欢愉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壁立石城”指的是什么? A. 壁垒
B. 高山
C. 城市
D. 田野
答案:
- B. 冬至
- B. 无奈
- B. 高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中的家国情怀。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十一拍》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但文天祥的诗更偏向于悲壮,陆游的则带有一定的希望与生机。
参考资料:
- 《文天祥集》:收录文天祥的诗词及相关背景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探究宋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