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26 23:29:32

几双海燕来金屋。

春满离宫三十六。

春风翦草碧纤纤,春雨浥花红扑扑。

卫姬郑女腰如束。

齐唱阳春新制曲。

曲终移宴起笙箫,花下晚寒生翠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作者:高观国〔宋代〕

几双海燕来金屋。春满离宫三十六。
春风翦草碧纤纤,春雨浥花红扑扑。
卫姬郑女腰如束。齐唱阳春新制曲。
曲终移宴起笙箫,花下晚寒生翠縠。

白话文翻译

几对海燕飞回金色的宫殿,春天将这座离宫装点得如同三十六个春光灿烂的日子。
春风轻轻修剪着碧绿的草地,春雨滋润着花朵,红色的花瓣都显得鲜艳欲滴。
卫国的美人和郑国的女子,腰肢如同束起的细绸带。大家一起唱着新作的阳春歌曲。
曲子结束,宴会的乐器随之起舞,花下的晚寒中,翠色的纱帐轻轻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屋:指华丽的宫殿。
  • 离宫:指皇帝或贵族的后宫。
  • 翦草:形容春风吹拂,像在修剪草地。
  • 浥花:指春雨滋润花朵。
  • 卫姬、郑女:古代卫国和郑国的美女,常用来代表美丽的女性。
  • 腰如束:形容女子的腰身纤细。
  • 笙箫:古代乐器,代表音乐的优雅。
  • 翠縠:这里指轻盈的纱帐,表现出春天的柔和与美丽。

典故解析

  • 卫姬郑女:卫国和郑国的美女,在古诗词中常被提到,象征着美丽与风采。
  • 阳春:指春天,通常用于比喻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句著称。他的创作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达出对自然与人情的赞美。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海燕归来、春风拂面、春雨滋润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富有生气的氛围。诗的开头“几双海燕来金屋”,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已然降临,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接着,诗人描绘了春风和春雨的细腻之处,草地与花朵在春的滋润下展现出勃勃生机,展现了自然的美。尤其是“春雨浥花红扑扑”,不仅传达了春雨的柔和,还使得花朵更加夺目,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在描写美人时,诗人以“卫姬郑女”作为典故,突显了女性的美丽与优雅,“腰如束”则是对女性身材的赞美,体现出对美的追求。最后,诗歌以“曲终移宴起笙箫”结束,音乐的悠扬与宴会的欢快,使得整个春天的氛围更加浓厚,带来一种温暖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和情感上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美,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赞美,是一首典雅而富有生命力的春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双海燕来金屋:海燕象征春天的到来,金屋暗指华丽的宫殿,暗示美好的生活。
  • 春满离宫三十六:春天的气息充盈在这个宫殿中,三十六个春天的日子,形容春光灿烂。
  • 春风翦草碧纤纤:春风轻柔地修剪着碧绿的草地,展现春天的生机。
  • 春雨浥花红扑扑:春雨润泽花朵,花色鲜艳,给人以温馨和生机的感觉。
  • 卫姬郑女腰如束:提到两国的美女,强调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 齐唱阳春新制曲:大家齐声唱着新作的春曲,营造出欢快的气氛。
  • 曲终移宴起笙箫:音乐结束后,宴会气氛依旧热烈,乐器声悠扬。
  • 花下晚寒生翠縠:在花下的晚寒中,轻柔的纱帐摇曳,增添一抹温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翦草”,通过比喻让春风有了人的动作。
  • 拟人:如“春雨浥花”,把春雨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
  • 对仗:如“卫姬郑女”,形成美丽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以及对美人和音乐的赞美,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燕:象征春的到来,生机与活力。
  • 草、花: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 卫姬、郑女:美丽女性的代表,象征着优雅与魅力。
  • 笙箫:象征音乐的优雅与文化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楼春》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观国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卫姬郑女”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历史人物
    C. 古代神话

  3. 诗中描绘的春雨有什么样的效果?
    A. 使花儿更加鲜艳
    B. 使草枯萎
    C. 让天气变冷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晨景的清新。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强调春天的意象与感受,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