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
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
出处无余恨,哀荣得两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沈朝议的追悼和怀念。诗人赞美沈朝议在世时的声誉,认为他是当时的贤人。沈朝议的谏言传承了家族的优秀品德,他在学问上也自有传承。虽然他已经离世,但对他的回忆没有遗憾,既有哀伤又不失荣光。善良的人已经不在了,留下的是埋藏的美玉,静静地向新的田野延伸。
注释
- 云间誉:指在高处、云端的名声,形容声誉高。
- 公伯仲贤:公、伯、仲是古代对人的称谓,形容沈朝议的德行与才华。
- 谏篇:指劝谏的文章,承载着忠诚与正直。
- 余祖烈:指诗人对沈朝议的敬仰,认为他的劝谏继承了先祖的英烈。
- 埋玉:隐喻埋藏的才华与美德,向新阡指代新的生活与未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与哀痛。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沈朝议去世之际,表达了蔡戡对其深切的怀念与敬意,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德行的崇尚。
诗歌鉴赏
《沈朝议之渊挽诗》以简练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沈朝议的追思与哀悼。诗的开头两句“早擅云间誉,唯公伯仲贤”直接点明了沈朝议的高尚品德与卓越声誉,表现出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谏篇余祖烈,经学自家传”,则进一步强调了沈朝议的政治才能与学术传承,这不仅是对其生前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家族文化的赞美。
最后两句“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则极具感伤,展现出诗人对失去良友的痛惜,埋玉象征着沈朝议的才华与德行,虽然他已逝世,但其影响仍将延续。整首诗在风格上清新且含蓄,情感真挚且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雅与哀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早擅云间誉:早年就有很高的声誉。
- 唯公伯仲贤:唯一的贤人就是您。
- 谏篇余祖烈:劝谏的文章延续了先祖的英勇。
- 经学自家传:学问是家族自传承下来的。
- 出处无余恨:对他的离世没有任何遗憾。
- 哀荣得两全:既有哀伤又有荣耀。
- 善人今已矣:好的人的确已经去世。
- 埋玉向新阡:埋藏的美德与才华向新的方向延展。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哀荣得两全”,成对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具节奏感。
- 象征:埋玉象征沈朝议的美德与才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怀念与哀伤中,强调了对德才兼备的人的追思与尊重,表现了士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云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声誉,代表了对理想人性的追求。
- 玉:象征美德与才华,埋玉表达了对沈朝议的怀念。
- 新阡:代表着新的生活与未来,寓意着虽已离世,但美德将继续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云间誉”指的是什么?
- A. 高尚的声誉
- B. 家族的荣耀
- C. 个人的成就
- D. 大自然的美景
-
填空题:诗中“善人今已矣”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惋惜。
-
判断题:诗中用“埋玉”来形容沈朝议的才华与美德。 (对/错)
答案:
- A
- 善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诗词对比:可以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探讨二者在怀念与抒情方面的异同。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回顾,而蔡戡则更聚焦于个体的情感与道德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