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时间: 2025-01-11 02:33:52意思解释
次韵鲁直试院赠奉议李伯时画诗
作者:晁补之 〔宋代〕
原文展示
东房携卷绕幕行,
西房卷作堕地声。
纸山间出笔阵横,
李侯画若禅眼透。
观鱼玄沙骨竦瘦,
舟中渊明细若豆。
归心秪爱玉花骢,
不须棘针学痴翁,
恼渠愁作眉斗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书房中,东房中携带卷轴走动的情景,西房中卷轴掉落的声音。纸山之间,笔阵横亘,李侯的画作仿佛透着禅意。观看鱼时,水面如玄沙般清澈,船上渊明似乎细如豆粒。归来的心只爱那匹玉花骢马,不用像痴人一样去学那些棘针的烦恼,恼人的愁苦只让眉头皱起成红色。
注释
- 东房:书房的一个区域,可能是指书卷的存放处。
- 卷:书卷,通常指书籍或画作。
- 纸山:书卷堆积如山,形象化地描绘书房的书卷多。
- 李侯:李伯时,诗中的画家。
- 观鱼:看着水中的鱼,可能隐喻观察或思考的过程。
- 玉花骢:指一种名贵的马,象征着诗人对归家的向往。
- 棘针:比喻烦恼、痛苦的东西。
- 眉斗红:形容因忧愁而眉头紧锁,面色变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调元),字公明,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和词人,生平经历丰富,曾任职于朝廷。其诗作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风格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是晁补之在看到李伯时的画作后所作,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欣赏与思考,并表达了对归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李伯时的画作为线索,流露出诗人对艺术的深厚感情与个人情怀的交融。开篇描绘了书房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书卷与创作的氛围,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画作的艺术性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李侯画若禅眼透”一句中,诗人不仅对画作的赞美,更透出了对禅意的追求。这种带有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意蕴。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归心秪爱玉花骢”的表达,展现了对归乡的渴望。诗人所爱之马象征着他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而“不须棘针学痴翁”则表明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最后以“恼渠愁作眉斗红”作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与生活的无奈,却又不失为一种人生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房携卷绕幕行:描绘书房的环境,书卷在手,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积累。
- 西房卷作堕地声:声响让人感觉到书卷的珍贵与脆弱,暗示创作过程中的不易。
- 纸山间出笔阵横:纸山象征着知识的积累,笔阵横亘则显现了创作的力量。
- 李侯画若禅眼透:李伯时的画作如同禅宗的智慧,带有深邃之美。
- 观鱼玄沙骨竦瘦:观看鱼时的细致描写,水面清澈,暗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舟中渊明细若豆:舟中渊明(陶渊明)指代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细小如豆则体现了生活的微小却真实。
- 归心秪爱玉花骢:表达对归乡的深切向往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不须棘针学痴翁:强调不必再去追求世俗的烦恼,展现了一种洒脱之态。
- 恼渠愁作眉斗红:结尾的情感升华,虽有忧愁,却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画作与禅意相提并论,暗示了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 拟人:书卷如人般有声音,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艺术与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家的敬仰与对归家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象征知识、学问与艺术。
- 画作:代表艺术的创造与表达。
- 玉花骢:象征自由与归属感。
- 棘针:比喻生活中的烦恼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李侯”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画家李伯时
c) 朋友
d) 高官 -
诗中提到的“玉花骢”象征什么? a) 知识
b) 自由与归属
c) 友情
d) 财富 -
“棘针”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学问
b) 烦恼与痛苦
c) 艺术
d) 自然
答案
- b) 画家李伯时
- b) 自由与归属
- b) 烦恼与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同样描绘归乡的情感。
- 《静夜思》:表达对家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晁补之的此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细腻温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晁补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