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
时间: 2025-01-26 00:44: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金井边的梧桐树,秋天的叶子已经发黄,珠帘没有卷起,夜里已经霜冻。
香熏的被褥与玉枕失去了色泽,我躺在床上,听着南宫的滴水声悠长。
高殿中的秋刀声在夜深时响起,霜气浓重仍让我想起御衣的寒冷。
银灯下,青色的锁子甲裁缝已经停下,仍然想要向金城的明主去看。
明亮的金殿中,宫女们暂时用扫帚打理,团扇也一起徘徊。
我的脸色比不过寒鸦的颜色,依然带着昭阳日的影子。
真是薄命,使我长久地思念,梦见君王醒后又产生疑虑。
火光照亮西宫,知道他在夜里饮酒,分明是来奉恩的时刻。
长信宫中秋月明亮,昭阳殿下的捣衣声传来。
白露堂中细草的痕迹,红罗帐里情意满满,无法承受。
注释:
- 金井: 指金殿,古代宫殿的一部分。
- 珠帘: 用珠子制成的帘子,今指窗帘。
- 熏笼: 用香熏制成的被褥,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南宫: 古代宫殿中某个区域的名称,指贴近南方的宫殿。
- 高殿: 指高大的殿堂,可能是皇宫内的重要场所。
- 秋砧: 秋天的砧板声,这里用以比喻夜深时的声音。
- 昭阳殿: 传说中的宫殿,象征着王权与美好。
- 薄命: 指命运薄弱,意指命运不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88年-742年),字季凌,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与乐府诗,作品多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其诗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长信怨》为乐府诗,描写宫女在深秋时节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君王的思念。背景为盛唐时期,政治繁荣,但宫廷生活却充满孤独与哀怨,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长信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女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沉而细腻。诗的开头通过“金井梧桐秋叶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凉意袭人的秋天氛围,紧接着珠帘未卷,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外界的隔绝。诗人用“熏笼玉枕无颜色”描绘了失去生气的卧室,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寂寞。
随着诗歌的推进,高殿传来的秋砧声与南宫清漏声,象征着秋夜的宁静与孤独,更加突显出宫女的内心感受。诗中的“真成薄命久寻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君王的执念,令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情感纠葛。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大量的秋天元素,借助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诗的末尾通过细草迹与红罗帐,强调了情感的复杂与深厚,给人以深思,展现了女性在宫廷生活中的无奈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述了宫女所处的环境,秋叶的颜色和寒霜的到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寒。
- 第二联通过卧听声响,反映出对宫廷生活的无奈与思念。
- 第三联提到的秋砧声与往昔的温暖形成对比,表现出深切的怀旧情感。
- 第四联则是宫女对于君王的盼望,表现出对权利与地位的渴望。
- 之后的几句则深入到对命运的思考,展现出无奈与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 比如“高殿秋砧响夜阑”,上下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玉颜不及寒鸦色”,用寒鸦的颜色比喻她的憔悴,生动形象。
- 拟人: “熏笼玉枕无颜色”,赋予无色的枕头情感,深化了孤寂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宫女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对君王的思念,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井: 代表宫殿的奢华与权力。
- 秋叶: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珠帘: 代表隔绝与孤独。
- 寒鸦: 反映出内心的无奈与憔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信怨》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昌龄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玉颜不及寒鸦色”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生活的富饶
- C. 宫女的憔悴
- D. 秋天的落叶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争斗与胜利
- D. 自由与希望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宫词》 by 王昌龄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长信怨》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有对秋天的描写,但前者更偏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后者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诗意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乐府诗集》
- 《王昌龄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