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狮岩寺用月上霜韵》
时间: 2025-01-27 04:23: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咒如歌,拜参似舞。菩提谁悟原非树。心香一瓣寄千檀,谁真撒手归西去。柳眼横瞋,莺簧乱鼓。空山又听啼鹃苦。维摩何日踏云来,醍醐一灌清灵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寺庙中修行的景象,咒语如同歌声般悦耳,参拜的动作似是舞蹈。菩提树的真意,谁能真正领悟?心中的一瓣香火,寄托了千种情感,究竟有谁能真正放下执念,归向西方?柳树的眼睛横眉怒视,黄莺的歌声似乎乱成一团。空旷的山中,再次听到啼叫的杜鹃,苦苦哀鸣。维摩何时能踏云而来,给我一口醍醐,灌注在清净的心灵深处?
注释:
- 经咒:指佛教的经文和咒语。
- 菩提:菩提树,象征觉悟与智慧。
- 心香:比喻内心的善念与虔诚。
- 千檀:指千种檀香,象征珍贵的心意。
- 维摩: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象征智慧。
- 醍醐:佛教中的一种象征智慧的甘露,表示深厚的法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义,现代诗人,以其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傅义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又清新的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对佛教文化的深入思考之际,诗人通过描绘修行过程中的种种景象,表达对心灵净化及智慧觉醒的追求。诗中表现出对佛教理念的探究与思考,反映了当代社会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信仰虔诚、心灵追求的氛围。开篇以“经咒如歌,拜参似舞”引入,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令读者仿佛置身于寺庙之中,聆听悠扬的咒语,与众共同虔诚拜参。接着,诗人提出了“菩提谁悟原非树”的哲学思考,揭示了菩提的真正含义并非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在的觉悟与智慧。
而“心香一瓣寄千檀”,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善念的寄托,象征着心灵的珍贵与纯净。接下来的描写“柳眼横瞋,莺簧乱鼓”,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喧嚣,与修行中的内心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以“维摩何日踏云来,醍醐一灌清灵府”结束,表达了对智慧与解脱的渴望,暗示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在修行与思考中的深邃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咒如歌,拜参似舞:将佛教的咒语与虔诚的拜参动作比作歌声和舞蹈,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 菩提谁悟原非树:反问菩提的真实含义,强调领悟的重要性,提示读者超越表象。
- 心香一瓣寄千檀:象征内心的善念与美好的情感,寄托在珍贵的香木上,暗示心灵的崇高。
- 谁真撒手归西去:反思放下执念的人,质疑谁能够真正做到。
- 柳眼横瞋,莺簧乱鼓:生动描绘自然界的喧闹与干扰,形成与内心修行的对比。
- 空山又听啼鹃苦:感叹空山中的杜鹃哀鸣,寓意内心的苦楚。
- 维摩何日踏云来:期待维摩的到来,暗示智慧与觉醒的渴望。
- 醍醐一灌清灵府:渴望得到智慧的滋养,提升心灵的纯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咒语比作歌声,生动形象。
- 拟人:柳眼怒视,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内心追求与自然描写的结合,表达了对智慧与觉悟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咒:象征信仰与修行。
- 菩提:象征觉悟与智慧。
- 心香:象征内心的纯洁与美好。
- 杜鹃:代表内心的苦楚与哀鸣。
- 醍醐:象征智慧的甘露,表示深厚的佛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经咒如歌”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咒语的力量
- B. 修行的美好
- C. 自然的和谐
- D. 拜参的动作
-
“心香一瓣寄千檀”中的“心香”象征什么?
- A. 身体健康
- B. 内心的善念
- C. 物质财富
- D. 外在的荣华
-
诗中提到的“维摩”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佛教人物
- C. 一位国王
- D. 一位哲学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踏莎行》都表达了对心灵深处情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情怀,后者则探讨了信仰与智慧。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加沉重,与《踏莎行》的哲理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 《傅义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