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
作者:韩翃 〔唐代〕
千里东归客,孤心忆旧游。
片帆依白水,高枕卧青州。
柏寝寒芜变,梧台宿雨收。
知君心兴远,每上海边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远行的朋友(张儋)即将启程回家的情景。千里之遥的归途,让我这个孤独的旅人想起往日的游玩。船只在白色的水面上缓缓前行,我在青州安然入睡。柏树下的寝室已被寒霜覆盖,梧桐树下的台阶也在雨后变得清新。我知道你心中对远方的渴望,每当看到海边的楼阁,都会引发对你的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里:形容遥远的距离。
- 东归:向东返回。
- 孤心:孤独的心情。
- 片帆:一只小船的帆。
- 白水:指清澈的水面。
- 高枕卧:高枕而卧,形容安稳入睡。
- 柏寝:柏树下的寝室。
- 寒芜:寒冷的杂草。
- 梧台:梧桐树下的平台。
- 宿雨:昨夜的雨。
- 心兴远:心中对远方的思念。
典故解析
- 青州: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因其风景秀丽,常成为文人墨客游玩的地方。
- 白水:象征着清澈的水,常用于形容心境的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字彦冲,唐代诗人,生于贞观年间,卒年不详。他以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见长,作品清新脱俗,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儋即将离去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故地的怀念。唐代是一个盛行诗歌创作的时代,诗人们常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记录人生的经历。
诗歌鉴赏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千里东归客,孤心忆旧游”便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远道而来的友人即将离去,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航行的情景,诗人通过“片帆依白水”表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画面,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高枕卧青州”则传达出一种安宁的心态,尽管外界的变化无常,诗人仍然寻求内心的平静。后半部分提到“柏寝寒芜变,梧台宿雨收”,诗人借助自然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最后一句“知君心兴远,每上海边楼”更是点明了诗人对友人心情的理解与共鸣,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切的情感,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东归客,孤心忆旧游。
远道而来的朋友即将启程,诗人心中感到孤独,想起往日的游玩。 -
片帆依白水,高枕卧青州。
小船在清澈的水面上行驶,诗人安然入睡,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柏寝寒芜变,梧台宿雨收。
柏树下的寝室在寒霜中改变,梧桐树下的雨水已经停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知君心兴远,每上海边楼。
诗人理解朋友对远方的思念,每当看到海边的楼阁,自然会勾起对朋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片帆”比作孤独的旅程,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对仗:如“寒芜变,宿雨收”,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通过“心兴远”赋予了心灵以生动的情感,使表达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帆:象征着旅途,代表着友情和远行。
- 白水: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柏寝与梧台:分别象征着归宿与思念,增强了对离别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片帆”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小船
B. 一面旗帜
C. 一片叶子 -
“高枕卧青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愁
B. 安宁
C. 兴奋 -
诗中“知君心兴远”意思是? A. 知道你对故乡的思念
B. 知道你对远方的感慨
C. 知道你对朋友的情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孤独感,而后者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风光和豪迈的情绪。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上都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韩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