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三》
时间: 2025-04-28 21:59:23意思解释
旅兴 其三
作者: 刘基 〔元代〕
原文展示
老不与懒期,身老懒自至。
懒不与傲期,力惫难强事。
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
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弱水隔蓬莱,安得生两翅。
白话文翻译
年老了就不要再与懒惰相约,身体老了,懒惰自然会随之而来。
懒惰也不与傲慢相约,力气疲惫了,自然难以去做事情。
茫茫的天空我在远望,心绪恍惚如同醉酒。
辛劳的人生岂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为了肉体的束缚而已。
弱水隔着蓬莱,怎么能得生双翅呢?
注释
- 老不与懒期:老年时不应与懒惰为伍。
- 懒不与傲期:懒惰也不会与傲慢相伴。
- 茫茫视天宇:在广阔的天空中眺望。
- 顾为形所累:只因肉体的羁绊而感到疲惫。
- 弱水:传说中阻隔人间与仙境蓬莱的河流。
- 生两翅:比喻渴望自由飞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绘人生哲理,情感真切,善于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基晚年,他深感生活的无奈与困顿,面对老去的身体与懒惰的心态,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无奈。
诗歌鉴赏
《旅兴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两句,刘基通过“老”与“懒”的对比,指出年老之后,懒惰会自然而然地来临。接着,他又提到懒惰与傲慢不能共存,显示出一种对懒惰的否定态度,暗示着在劳累的生活中,懒惰是对生命的辜负。
接下来的两句“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描绘出一种迷茫与恍惚的状态,似乎在强调对未来的渺茫与不确定。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作者意识到,辛劳的生活并不一定有意义,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为肉体的束缚而疲惫不堪。他用“弱水隔蓬莱”这一意象,表达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又无奈地感到这种渴望是如此遥不可及。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深刻,刘基通过对人生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惑与无奈,同时也激励人们思考如何超越肉体的限制,追求更高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不与懒期:年老时应避免懒惰的侵袭。
- 身老懒自至:随着年纪的增长,懒惰自然会随之而来。
- 懒不与傲期:懒惰不会与傲慢相伴,二者相互排斥。
- 力惫难强事:当力气疲惫时,想要强迫自己去做事情是困难的。
- 茫茫视天宇:在广阔的天空中无目的地凝视。
- 忽忽心如醉:心神恍惚,仿佛醉酒一般。
- 劳生谅何庸:辛劳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 顾为形所累:只因肉体的羁绊而感到疲惫。
- 弱水隔蓬莱: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安得生两翅:渴望自由翱翔,但却无奈无法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弱水隔蓬莱”比喻理想的遥不可及。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悟,表现出对懒惰、疲惫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老: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奈。
- 懒:反映出对生活态度的消极。
- 茫茫天宇:象征无边无际的未来与希望。
- 弱水:代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 蓬莱:象征着理想的境地,远离现实的繁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弱水”象征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疲惫的生活
C. 年老的心态
答案:A -
诗人认为懒惰与什么是相互排斥的? A. 劳动
B. 傲慢
C. 希望
答案:B -
“心如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精神饱满
B. 心情愉悦
C. 恍惚迷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基的《旅兴 其三》与杜甫的《登高》,二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但刘基更加强调内心的无奈与追求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