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壬戌六月十四日入都门癸亥五月十四日去》

时间: 2025-01-11 06:13:30

三百六十日,扶衰得出都。

略无新伎俩,仍是旧形模。

世事蛮攻触,人情越事吴。

勿言蓴菜老,檥棹醉湘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百六十日,扶衰得出都。
略无新伎俩,仍是旧形模。
世事蛮攻触,人情越事吴。
勿言蓴菜老,檥棹醉湘湖。

白话文翻译

整整三百六十天,扶着衰老的身体终于走进了都城。
没有什么新鲜的把戏,依然是旧时的模样。
世事的纷扰和冲突,人情的淡薄越发显得冷漠。
不必提及蓴菜已经老去,随波逐流在湘湖中醉酒。

注释

  • 扶衰:扶持衰老的身体,指诗人年老体衰。
  • 新伎俩:新鲜的把戏或手段,指生活中的新变化。
  • 世事蛮攻触:世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冲突频繁。
  • 越事吴:人情变得淡薄,像越国与吴国之间的纷争。
  • 勿言蓴菜老:不必再提及蓴菜的老去,蓴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檥棹:竹筏的桨,暗指在水上漂流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期到中期,目睹了国家的沦陷和民族的苦难,诗风以豪放、激昂著称,尤其擅长表达爱国情感。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因年老体衰而感慨人生的阶段。诗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的观察和个人的处境,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人情的冷漠,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情的失望。开篇以“三百六十日”引入,标志着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诗人年岁已高。接着“扶衰得出都”,不仅描绘了他身体的衰弱,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紧接着“略无新伎俩,仍是旧形模”,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知,感叹新鲜事物的缺乏,生活依旧单调。

第三联“世事蛮攻触,人情越事吴”更是点明了社会的复杂与人情的淡薄。“蛮攻触”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而“越事吴”则形成了一种对立与冷漠的情感。最后一句“勿言蓴菜老,檥棹醉湘湖”,以自然景象作结,既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也暗示了诗人在湘湖中寻求安慰的心态。这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陆游深刻的哲思与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百六十日,扶衰得出都:时间的流逝是漫长的,诗人因年老而感到身体的虚弱,终于来到都城。
  2. 略无新伎俩,仍是旧形模:对生活的审视中,发现没有什么新鲜的变化,生活依旧如往常。
  3. 世事蛮攻触,人情越事吴:社会复杂多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冷淡,无情。
  4. 勿言蓴菜老,檥棹醉湘湖:不必再提及岁月的流逝,诗人醉心于湘湖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事蛮攻触,人情越事吴”,运用对仗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蓴菜老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冷漠的忧虑,反映了他对传统美好生活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情的变迁与世事的艰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都城:指代权力与繁华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感触。
  • 蓴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 湘湖: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写这首诗时的主要感受是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世事的无奈和人情的冷漠
    • C. 对历史的追忆
  2. “勿言蓴菜老”中的“蓴菜”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时间的流逝
    • C. 社会变迁
  3. 诗中提到的“湘湖”主要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与安慰
    •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甫
    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情感深邃。

  2. 《静夜思》 - 李白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陆游《予以壬戌六月十四日入都门癸亥五月十四日去》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陆游关注人情冷漠,而杜甫则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创伤与国家的破碎。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陆游与南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