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百草千花雩落尽》

时间: 2024-09-19 20:41:45

百草千花雩落尽,芙蓉小苑成秋。

云闲迢递起高楼。

笙歌随酒暖,灯火与星稠。

  霏雾冥冥闾阖远,凭谁诉与离忧?

吟边重见旧沙鸥。

巴山今夜雨,短烛费新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百草千花雩落尽
作者: 沈祖棻

百草千花雩落尽,芙蓉小苑成秋。
云闲迢递起高楼。
笙歌随酒暖,灯火与星稠。
霏雾冥冥闾阖远,凭谁诉与离忧?
吟边重见旧沙鸥。
巴山今夜雨,短烛费新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百草千花已经凋零,芙蓉花在小园中显得格外凄凉。高楼上云雾缭绕,远望无尽的景色。笙歌伴随着酒的温暖,灯火与星辰交相辉映。浓雾笼罩,远处的门阖显得模糊,谁来诉说这离愁别绪呢?在吟唱之际,我又见到了旧时的沙鸥。此时巴山的夜晚下着雨,短短的烛光映射出我心中的新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代对祭雨的仪式。
  • 芙蓉:指荷花,常用以象征美丽和清纯。
  • 闾阖:指门和阖,泛指家门。
  • 霏雾:细小的雾气,形容天气的阴沉。
  • 沙鸥:指海鸥,常象征孤独与漂泊。

典故解析:

  • 巴山:指巴地区的山川,常用来象征远离故乡的情感。
  • 笙歌:古代乐器,常与宴会、欢愉的场合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祖棻(1898-1963),字梅田,号静庐,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沈祖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困顿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百草千花雩落尽》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开篇描绘了秋天的萧瑟,百花凋零,给人一种淡淡的悲伤。芙蓉花在小院中,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暗示着作者内心的惆怅。接下来的描写中,"云闲迢递起高楼"不仅展现了高楼的孤寂,也传达了人心的渺小与无助。笙歌与酒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在欢愉与孤独之间的挣扎。诗中“霏雾冥冥”的景象,仿佛在诉说一种迷茫与隔绝,增加了离愁的深度。“凭谁诉与离忧”的提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引发读者共鸣。结尾提到的“巴山今夜雨”,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寄托,短烛映照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表现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个体在时光流逝中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草千花雩落尽:描绘秋天的萧条,万物凋零。
  • 芙蓉小苑成秋:芙蓉花在小园中,象征着凋零的美。
  • 云闲迢递起高楼:高楼上的云朵悠闲地飘动,增添了孤独感。
  • 笙歌随酒暖:欢快的音乐和温暖的酒形成对比。
  • 灯火与星稠:灯光与星星交相辉映,营造出繁华的景象。
  • 霏雾冥冥闾阖远:雾气弥漫,家门显得遥远,表达离愁。
  • 凭谁诉与离忧:无处倾诉的离愁。
  • 吟边重见旧沙鸥:吟唱之际见到往日的沙鸥,象征着孤独。
  • 巴山今夜雨,短烛费新愁:夜雨中的短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火与星稠”,用星星比拟灯光的繁密。
  • 拟人:将“霏雾”赋予情感,使自然景象有了生动性。
  • 对仗:如“笙歌随酒暖,灯火与星稠”,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草千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但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凋零。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洁,代表着逝去的青春。
  • 沙鸥:象征孤独与漂泊,体现了不安与思念。
  • 巴山:代表远离故乡的情感,寄托了对故土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中,"百草千花雩落尽"的意思是什么?

    • A. 春天的繁华
    • B. 秋天的凋零
    • C. 夏天的热闹
    • D. 冬天的寒冷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沙鸥”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富贵
    • D. 忍耐
    •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短烛费新愁”中的“短烛”象征什么?

    • A. 短暂的生命
    • B. 明亮的未来
    • C. 无尽的快乐
    • D. 难忘的回忆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沈祖棻的《临江仙》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但前者更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渲染出更浓的秋意与离愁。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沈祖棻传记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