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拟苏武四首》
时间: 2025-04-29 04:1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棠棣本同根,苏葩亦相联。
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
况我骨肉亲,与子枝叶连。
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
徘徊复彷徨,感激涕泗涟。
道路阻且远,四海霏尘烟。
鹡鴒恐失群,绕树何翩翩。
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
去去从此辞,努力云中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和亲情的深切思念。诗人以棠棣和苏葩的同根同源比喻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强调尽管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怀念。虽然远离亲人,心中的感情却无法向外宣泄。诗中提到自己和亲人如同枝叶相连,昔日双飞的鸭子如今变成了孤飞的鸢,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泪水涟涟。道路漫长且艰辛,四周尘烟弥漫,鹡鸰鸟担心失群,在树旁翩翩起舞。我手中有一斗酒,可以与友人共饮欢笑,但终究还是要告别,努力在云中追赶。
注释
- 棠棣:一种植物,象征亲情和友谊。
- 苏葩:指苏木花,也象征亲密关系。
- 远役:远离的劳役,指背井离乡。
- 怀抱:指心中思念的情感。
- 骨肉亲:指亲人,血缘关系。
- 双飞凫:指成双成对的野鸭,象征伴侣或亲密关系。
- 孤飞鸢:独自飞翔的鸢,象征孤独。
- 鹡鴒:一种鸟,常用来比喻孤独或失群。
- 云中鞭:比喻追逐梦想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约1085年-约1138年),字子昱,号止庵,南宋初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多描写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离别的感慨。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居拟苏武四首》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人在开篇便用“棠棣本同根,苏葩亦相联”引入主题,展现了亲情的紧密联系。接着,通过“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无奈和苦涩。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将自己与亲人的关系比喻为“枝叶连”,进一步强调了亲情的深厚。
“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从团圆到孤独的转变,令人心生怅惘。诗中的“徘徊复彷徨”不仅反映了思乡之情,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最后,虽有“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的乐观态度,但告别之情却挥之不去,诗人努力在云中追逐的意象,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亲情的深切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汪元量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棠棣本同根,苏葩亦相联”强调亲情的共生关系。
- 第二句“谁谓忽远役,怀抱无由宣”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 第三句“况我骨肉亲,与子枝叶连”再次强调血缘的紧密。
- 第四句“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展现了从团聚到孤独的感慨。
- 后续句子通过描绘艰难的旅途和思念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主题。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棠棣”、“苏葩”比喻亲情,生动形象。
- 对仗:如“昔为双飞凫,今为孤飞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鹡鴒恐失群,绕树何翩翩”,赋予鸟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亲情、离别和孤独展开,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对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有深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棠棣:象征亲情和友谊,强调联系的紧密。
- 苏葩:同样象征亲密关系,呼应棠棣。
- 双飞凫与孤飞鸢:对比团聚与孤独,表达情感的转变。
- 鹡鴒:象征孤独和对群体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棠棣本同根”指的是什么?
- A. 亲情
- B. 友谊
- C. 离别
-
诗人用哪种鸟比喻孤独?
- A. 鸳鸯
- B. 飞鸢
- C. 鹤
-
“我有一斗酒,可以同笑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悲伤
- B. 快乐
- C. 无奈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的《居拟苏武四首》和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豪情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