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灯词》
时间: 2025-01-11 19:4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潇湘夜雨·灯词 作者: 赵长卿 〔宋代〕
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夜深不耐微风。重重帘幕,掩映堂中。香渐远长烟袅穟,光不定寒影摇红。偏奇处当庭月暗,吐焰为虹。红裳呈艳,丽娥一见,无奈狂踪。试烦他纤手,卷上纱笼。开正好银花照夜,堆不尽金粟凝空。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
白话文翻译:
斜着点燃的银色灯火,高高举着的莲花灯烛,夜深了微风让人难以忍受。重重的帘幕掩映着堂内的景象,香气渐渐远去,长长的烟雾在空中袅袅而上,光线不定,寒冷的影子摇曳着红色的烛光。特别奇妙的是,庭院中的月光暗淡,仿佛在吐出火焰变成彩虹。红色的衣裳展现出艳丽,丽人一出现,无法忍受她的狂野行踪。试着请她那纤细的手,卷起轻纱帘幕。正好打开,银色的花朵照亮夜空,堆积不尽的金色粟米在空中凝聚。频频的低语将好消息,传递给主人。
注释:
- 银釭:银制的灯具。
- 莲炬:形似莲花的烛台。
- 微风:轻柔的风,常用以形容夜晚的清凉。
- 重重帘幕:层层的帘子,形容室内的幽静。
- 袅穟:袅袅的烟雾。
- 寒影:冷清的影子。
- 红裳:红色的衣裳,代表美丽的女子。
- 纱笼:轻薄的帘子,通常用来遮挡。
- 银花:银色的花,象征着美丽和富贵。
- 金粟:金色的谷物,象征丰收和富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名世,擅长描写山水花鸟,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夜雨中的灯光和情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潇湘夜雨·灯词》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美丽意象的词作。开篇以“斜点银釭”和“高擎莲炬”描绘出一种温暖而又富有情趣的夜晚场景,灯光的摇曳与微风的轻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重重的帘幕将室内的幽静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私密的空间。
接着,诗人通过“香渐远长烟袅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的宁静与美好。在这一片宁静之中,月光的暗淡与烛光的摇曳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情感的波动。而“红裳呈艳,丽娥一见”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展现了美人的风采,令人心生向往。
最后,诗人在“丁宁语频将好事,来报主人公”中,将情感的升华与夜雨的意境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幸福的期许。这首词不仅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递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点银釭:灯光斜斜地照耀,给夜晚增添了几分温馨。
- 高擎莲炬:高高举起的灯烛,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 夜深不耐微风:夜很深,微风让人感到微微的凉意,暗示夜的静谧。
- 重重帘幕:层层帘幕给人一种幽闭感,突出室内的私密。
- 香渐远长烟袅穟:香气渐远,烟雾轻盈,描绘出夜的柔美。
- 光不定寒影摇红:烛光闪烁,影子摇曳,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偏奇处当庭月暗:庭院的月光黯淡,似乎与内心的情感相呼应。
- 吐焰为虹:烛光如虹般绚烂,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红裳呈艳:美人的装扮鲜艳,令人倾心。
- 无奈狂踪:无法抵挡她的魅力,心中感慨。
- 试烦他纤手:请求她的帮助,将轻纱卷起。
- 开正好银花照夜:打开帘幕,银花般的灯光照亮夜空。
- 堆不尽金粟凝空:如同金色的谷物在空中凝聚,象征着富饶与美好。
- 丁宁语频将好事:频频低语,传递美好的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银花,增添了诗意。
- 拟人:烟雾袅袅,仿佛在轻声细语,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如“斜点银釭,高擎莲炬”,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美丽的意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釭:象征光明与温暖。
- 莲炬:象征纯洁与高雅。
- 重重帘幕:象征隐秘与私密。
- 红裳:象征美丽的女子。
- 银花:象征夜的光辉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擎莲炬”中的“莲”象征什么? A. 高贵
B. 纯洁
C. 温暖
D. 美丽 -
“香渐远长烟袅穟”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繁华
B. 宁静
C. 喧闹
D. 幽暗 -
诗中哪个意象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 A. 银釭
B. 红裳
C. 重重帘幕
D. 月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逝去的感怀。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是借月抒怀,情感更加深沉,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