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只惯娇痴不惯愁》

时间: 2025-04-27 06:25:43

只惯娇痴不惯愁。

离情浑不挂眉头。

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

真个去,不忺留。

落花流水一春休。

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惯娇痴不惯愁。
离情浑不挂眉头。
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
真个去,不忺留。
落花流水一春休。
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

白话文翻译:

我只习惯于娇羞痴迷,而不习惯于愁苦。
离别的情感完全不挂在我的眉头。
可怜在我面前恼怒的客人,却趁着东风划上小舟离去。
真的要走吗?不再停留。
落花流水,春天就这样结束了。
我自怜不如春江水,随波逐流到滕王阁下。

注释:

  • 只惯:只习惯于。
  • 娇痴:娇羞而痴迷。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恼尽:心中恼怒的情绪已尽。
  • 尊前客:在我面前的客人。
  • 东风:春天的东风,象征着生机与离别。
  • 小舟:指代离去的船只。
  • :同“留”,即停留。
  • 落花流水:春天的花落,水流去,象征时光的流逝。
  • 滕王阁:著名的楼阁,象征着高雅和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离情别绪,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其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天·只惯娇痴不惯愁》创作于一个离别的时刻,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诗中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和离别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清新脱俗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淡然。开篇提到“只惯娇痴不惯愁”,展示了诗人内心对情感的向往与执着,仿佛在说自己更愿意沉浸在甜美的情感中,而不是在愁苦中徘徊。接着,诗人通过“离情浑不挂眉头”来表明自己对离别情感的淡然,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可怜恼尽尊前客,却趁东风上小舟。”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离别场景,客人在面前恼怒,却又不得不随着东风离去,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无奈和疏离。最后的“落花流水一春休”,则以自然景象隐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给人以伤感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细腻,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淡然与无奈,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只惯娇痴不惯愁:我只习惯于甜蜜的爱恋,不习惯于愁苦的离别。
  2. 离情浑不挂眉头:离别的情感完全没有在我心中留下印记。
  3. 可怜恼尽尊前客:可怜的是站在我面前的客人,他的恼怒已经消失。
  4. 却趁东风上小舟:然而,他还是要借着东风离去的小舟。
  5. 真个去,不忺留:他真的要走,不再停留。
  6. 落花流水一春休:落花随水流去,春天就这样结束了。
  7. 自怜不及春江水,随到滕王阁下流:我自怜的情感不及春江水,任它随流而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春花的凋零,表达时间的无情。
  • 拟人:将情感和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落花流水”与“春江水”形成对比,赋予诗句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忆,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疏离时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 娇痴:象征着热烈的爱情。
  • 东风: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和离别的时机。
  • 小舟:象征离去的无奈与疏离。
  • 落花流水:隐喻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滕王阁:象征着人们对高雅文化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愁”的态度是什么? A. 习惯
    B. 不习惯
    C. 愉快
    D. 惊讶

  2. “可怜恼尽尊前客”中的“恼”指的是什么? A. 生气
    B. 快乐
    C. 悲伤
    D. 疲倦

  3. 诗中的“落花流水”象征什么? A. 新希望
    B. 时光流逝
    C. 美好爱情
    D. 自然景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
  • 温庭筠《梦江南》:描绘了离别时的思绪与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相比,赵长卿的作品更显得洒脱,而柳永则充满了浓烈的愁苦情感。两者在离别的主题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古典诗词选读》
  3.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