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发故关寄逢吉》
时间: 2025-01-10 18:53: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发故关寄逢吉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画戟衣中趋绛帐,
驿亭门外拂征鞍。
已嗟漂泊三年别,
更负从容十日欢。
煖席未穷谈笑乐,
陟冈相望滞留难。
杨鞭策马几多意,
原上秋风作晓寒。
白话文翻译:
在绛色帐幕中披挂戟装,
驿亭门前轻拂着战马的鞍具。
已叹离别漂泊三年,
更是辜负这十日的欢聚。
温暖的席子上还未尽情欢笑,
登高望远却难以再留。
杨柳鞭策马儿,心中有多少情思,
原野上秋风吹来,已是清晨的寒意。
注释:
- 画戟:一种古代兵器,象征着军事身份。
- 绛帐:绛色的帐幕,象征着高贵或正式的场合。
- 驿亭:古代驿站,是人们中途休息的地方。
- 征鞍:指战马的鞍具,象征着出征和行旅的疲惫。
- 漂泊:指在外流浪,未能归家。
- 煖席:温暖的席子,象征着安逸与快乐。
- 陟冈相望:指登高远望,表达对离别的惆怅。
- 杨鞭:指用杨柳条鞭策马,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晓寒:清晨的寒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现出诗人的漂泊生活和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著称,诗歌作品风格清新、简练,富有深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漂泊之际,诗人因政治原因流亡在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生活的感慨,结合了个人的经历与社会背景,反映出士人的忧虑与情感。
诗歌鉴赏:
《晨发故关寄逢吉》是司马光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聚会的珍惜和对离别时光的感慨。开篇以“画戟衣中趋绛帐”引入,展现了诗人身着戟装,恰似在战斗的状态中,暗示着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揭示了士人的不易。接着“驿亭门外拂征鞍”一语,既展现了旅途的疲惫,也暗含了对于安稳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中段,诗人感叹“三年别”和“十日欢”,表达对分离的失落感。尽管有短暂的欢聚,但随之而来的仍是更深的离愁。最后几句“杨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以杨柳与秋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高雅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戟衣中趋绛帐:身披戟装,走向绛色帐幕,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和身份。
- 驿亭门外拂征鞍:在驿亭外轻拂战马的鞍具,表现离别时的紧迫与疲惫。
- 已嗟漂泊三年别:叹息已漂泊三年,强调离别的苦楚。
- 更负从容十日欢:更是辜负了短暂的十日欢聚,表现对欢聚的珍惜。
- 煖席未穷谈笑乐:温暖的席子上还未尽情欢笑,暗示欢乐时光的短暂。
- 陟冈相望滞留难:登高望远却难以再留,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惆怅。
- 杨鞭策马几多意:杨柳鞭策马,情感丰富,充满思绪。
- 原上秋风作晓寒:原野上的秋风带来清晨的寒意,映衬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杨鞭策马”,将马和马夫的情感联系起来,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语言简练,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充满自然意象,如“秋风”“杨柳”,与内心情感相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相聚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戟:象征着身份和责任,暗示着诗人身处的艰难环境。
- 绛帐:高贵的象征,代表着欢聚的场所。
- 驿亭:旅途的象征,表现出离别的孤独感。
- 杨鞭:象征着旅途,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戟”指的是什么?
- A) 武器
- B) 书籍
- C) 食物
-
诗中提到的“煖席”代表什么?
- A) 冷清的环境
- B) 温暖的欢聚
- C) 寒冷的风
-
诗人对十日欢聚的情感是:
- A) 珍惜
- B) 忽视
- C) 悲伤
答案:
- A) 武器
- B) 温暖的欢聚
- A) 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友人》: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晨发故关寄逢吉》:两首诗都表现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李白以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而司马光则通过旅途的艰辛与友人的欢聚来表达心情,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