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洛中书怀》

时间: 2025-01-10 22:48:36

三十馀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触处农桑满,赢取闾阎鹤发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初到洛中书怀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三十馀年西复东,
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
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
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触处农桑满,
赢取闾阎鹤发翁。


白话文翻译:

三十多年间我从西方归来,又东渡,
在这劳碌的生涯中,宦途如同飞扬的蓬草。
我所保留的旧业只有清白,
不辜负明君的信任,我始终忠诚朴实。
我早已避开喧嚣,真正得到了良策,
未曾遭遇危辱,才好好收获我的功名。
如今太平盛世,四处都是丰收的农田,
我赢得了邻里乡亲的赞誉,像那白发老翁。


注释:

  • 西复东: 指作者在西方和东方面的辗转。
  • 薄宦: 意指宦海生涯的艰辛。
  • 飞蓬: 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明君: 明智的君主。
  • 闾阎: 指乡里邻居,意指乡里人的评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宦海生涯的感慨和对清白忠诚的坚持,表达出对明君的忠义与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其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其诗风简洁明快,常表达个人志向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于司马光晚年,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表现了对平安生活的珍惜与对忠诚的自豪。


诗歌鉴赏:

《初到洛中书怀》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古诗。全诗以司马光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他在宦海中经历的艰辛与对忠诚的坚持。开篇回顾三十余年的生活,流露出对过往的感慨,宦途如飞蓬,寓意漂泊不定与命运的无常。接着,诗中强调了自己所保留的清白与对明君的忠诚,这不仅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避开喧嚣,获得了安宁的生活;未曾遭遇危辱,暗示他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生活中保持理智与明辨。最后一句描绘了太平盛世下,农桑丰收的景象,体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整首诗在感慨中流露出希望,展现了司马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馀年西复东: 描述了作者辗转西方和东方的经历,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2. 劳生薄宦等飞蓬: 反映了在官场上艰难的生存状态,宦海如同飞蓬,四处漂泊。
  3. 所存旧业惟清白: 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清白名声,强调自身的忠诚与正直。
  4. 不负明君有朴忠: 感谢明君的信任,表达了对明君的忠诚。
  5. 早避喧烦真得策: 说明早已避开世俗的喧闹,认真思考人生的方向。
  6. 未逢危辱好收功: 指未曾遭受困扰,才能好好享受成果。
  7. 太平触处农桑满: 描绘了社会安定的景象,生机勃勃的农田。
  8. 赢取闾阎鹤发翁: 表达了赢得乡邻尊重的心情,像白发的老人一样受到爱戴。

修辞手法:

  • 比喻: "宦途如同飞扬的蓬草",形象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 对仗: 整首诗结构严谨,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白忠诚的坚持、对太平生活的珍惜与对乡土情感的认同,展现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蓬: 象征漂泊与无奈,反映个人的困境。
  • 明君: 象征理想的治理者,体现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 农桑满: 象征丰收与太平,代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蓬”比喻了什么? a) 轻松愉快
    b) 漂泊不定
    c) 生活富裕
    答案: b) 漂泊不定

  2. 诗人对“明君”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感激与忠诚
    c) 冷漠
    答案: b) 感激与忠诚

  3. “太平触处农桑满”描述的是? a) 社会动荡
    b) 乡村繁荣
    c) 战争频繁
    答案: b) 乡村繁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的关心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绘个人命运与社会的联系。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初到洛中书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司马光则更强调个人的清白与忠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