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寿松山主人七月十九日》
时间: 2025-02-04 16:0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 寿松山主人七月十九日
楚天秋早,过中元拈指,蓂飞四荚。
怪得千门佳气满,恰值生申时节。
蓬矢当年,椒盘今夕,瑞木金炉爇。
主人情重,酒红潮上双颊。
且看戏彩,鼎分丹桂,兰玉同班列。
更喜萱庭南极老,亲授长生秘诀。
养浩颐然,后昌青紫,天报公阴德。
年年盛会,祝延椿算千百。
白话文翻译:
在楚国的天空下,秋天早已降临,经过中元节的时候,手指轻拈着秋风,四处都是飞舞的蓂荚(指秋天的植物)。难怪千家万户都洋溢着美好的气息,正值生申的时节。往昔的蓬矢(指年轻的勇气)和今夜的椒盘(指美酒佳肴)在瑞木金炉中焚烧着(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人情谊深厚,酒意涌上双颊,脸颊红润。再看那精彩的戏剧,鼎上分出丹桂,兰玉同在一旁列队。更喜的是萱庭的长辈,亲自传授长生的秘诀。养生的道理浩然在心,后世昌盛,青紫(代表高贵和尊荣)之名,天道报应公阴的德行。年年盛会,祝愿延续如枝椿般长久。
注释:
-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代表地理位置。
- 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祖和亡灵的节日。
- 蓂:一种植物,象征秋天的到来。
- 生申:指农历七月,夏秋交替的时节。
- 蓬矢:年轻气盛的象征。
- 椒盘:美酒佳肴的盛器。
- 瑞木金炉: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和富贵。
- 丹桂:象征着美好与吉祥,桂花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生于北宋时期,活跃于文学创作,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酹江月》的创作背景为中元节,诗人在寿松山的主人家中,与友人欢聚,借此机会抒发对自然、生活的感慨,并祝愿长生不老,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酹江月》通过描绘中元节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楚天秋早”、“千门佳气满”等,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感觉。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共饮,感受到主人深厚的情谊,酒红潮上双颊,表现了浓烈的热情和欢乐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精彩的戏剧表演,寓意着生活的多彩和美好。最后,提到长生秘诀,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期望,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天秋早,过中元拈指,蓂飞四荚。
- 描述了秋天的到来和中元节的气氛,表现了自然的变化。
- 怪得千门佳气满,恰值生申时节。
- 表达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暗示着生申时节的美好。
- 蓬矢当年,椒盘今夕,瑞木金炉爇。
- 用“蓬矢”和“椒盘”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主人情重,酒红潮上双颊。
- 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酒后共欢的愉悦。
- 且看戏彩,鼎分丹桂,兰玉同班列。
- 描绘了宴会上精彩的表演,增强节日的欢乐气氛。
- 更喜萱庭南极老,亲授长生秘诀。
- 表达了对长辈的敬重和对长生的向往。
- 养浩颐然,后昌青紫,天报公阴德。
- 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道德的追求。
- 年年盛会,祝延椿算千百。
- 祝愿每年都有这样的盛会和团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瑞木金炉”象征美好的生活。
- 对仗:如“酒红潮上双颊”,对比鲜明,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营造了节日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长生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天:象征着宽广和清新,代表自然的美。
- 中元:传统节日,象征着对先人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
- 丹桂:象征着美好、吉祥和团聚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楚天秋早”中的“秋”意指什么? A. 季节
B. 天气
C. 心情 -
“酒红潮上双颊”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乐
C. 疲惫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生命的感慨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祝愿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这首词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长恨歌》:白居易的作品同样表现了对爱情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的宁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酹江月》的节日气氛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酹江月》的秋日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