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其二》

时间: 2025-01-24 19:35:46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春闺 一作:深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白话文翻译

我发誓要消灭匈奴,毫不顾惜自己的性命;
五千件貂皮锦衣都埋没在敌人的尘土中。
可怜那些无定河边的白骨,
他们仍然是我梦中所念的那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曾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
  • 不顾身:不顾自己的生命。
  • 貂锦:指用貂皮制成的锦衣,象征华贵。
  • 胡尘:指敌人留下的尘土,含有对匈奴的贬义。
  • 无定河:指无定河,流经西北地区,常被用来象征士兵的尸骨。
  • 春闺:指女子的闺房,象征思念和温情。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无定河”,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战场,许多为国捐躯的士兵在此牺牲。诗中将战士的牺牲和闺中思念相对比,表达了对战斗的忠诚与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唐代诗人,字景夜,号陶山,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反映战争与离别之痛。他的诗风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中期,时期正值国家多次与匈奴交战之际,诗人通过对战士牺牲的描绘,表达对家国的忠诚与对亲人的思念,反映出当时士兵的复杂心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极具战争的悲壮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开篇“誓扫匈奴不顾身”,直白而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强烈仇恨与决心,形成了与后文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接着,诗人提到“五千貂锦丧胡尘”,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也反映出士兵为国捐躯的悲惨命运。最后两句转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无定河旁牺牲战士的哀悼,以及对心中梦里人深切的思念,恰如其分地融合了豪情与柔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家人的双重忠诚。诗句简练,意象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誓扫匈奴不顾身:诗人发誓要消灭敌人,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 五千貂锦丧胡尘:形象地描述了战士们的牺牲,华丽的衣物被战争的尘埃掩埋,暗示了荣华的失落。
  • 可怜无定河边骨:无定河边的白骨象征着战士的牺牲,表现出对生命的惋惜。
  • 犹是春闺梦里人:即使在死亡的阴影中,战士心中依然挂念着他所爱的人,展现了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誓扫匈奴”和“五千貂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 比喻:将战士的牺牲比作埋没在尘土中的华丽衣物,增强了诗的悲壮感。
  • 反语:提到“春闺梦里人”,其实是在战斗与牺牲的环境中,表现出对温情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斗的描述与对亲情的思念,表现出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家人的深情,反映出战争带来的悲痛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匈奴:象征外敌,代表了威胁与挑战。
  • 貂锦:象征豪华与荣华,暗示战士的牺牲与失落。
  • 无定河:象征悲剧与牺牲,具有历史的沉重感。
  • 春闺:象征柔情与思念,表现出人性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陇西行四首·其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陶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五千貂锦丧胡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辉煌
    B. 战士的牺牲
    C. 胜利的喜悦
    D. 归家的渴望

  3. “可怜无定河边骨”中的“无定河”指的是?
    A. 一条河流
    B. 战士的死亡地点
    C. 诗人忧伤的象征
    D. 诗中的梦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豪情与壮志。
  • 祖咏《望岳》: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亦有相似情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和王昌龄的《出塞》。
    • 两首诗均描绘了边疆的战争与士兵的牺牲,但陈陶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思考,而王昌龄则突出壮阔的战争场景和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阅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