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张元夫》
作者: 薛涛 〔唐代〕
前溪独立后溪行,
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
伯牙弦绝已无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前溪旁独自伫立,沿着后溪漫步,白鹭见到我身穿红衣并不惊慌。我想问问人间的忧愁与寂寞的感受,像伯牙的琴声已经断绝,再也没有音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前溪:指诗人所处的溪流,前方的溪水。
- 独立:独自站立。
- 后溪:后面的溪水,表示诗人在溪边漫步。
- 鹭:白鹭,一种水鸟,象征宁静。
- 朱衣:红色的衣服,代表诗人的装扮。
- 愁寂:忧愁和寂寞。
- 伯牙: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其琴声被称为绝妙,但琴音断绝后再无声响。
典故解析:
- 伯牙:出自《列子·汤问》,伯牙擅长琴艺,后因知音子期去世而心痛,最终断绝琴声,象征失去知音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涛是唐代著名女诗人,生于长安,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她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薛涛与张元夫的友谊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人关怀与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间孤独与愁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张元夫》是薛涛情感真挚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溪旁的独处,表现出一种宁静与独立的状态。溪水和白鹭的描写,隐喻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然而当诗人转向人间的情感时,却感受到深沉的忧愁和孤寂。通过“借问人间愁寂意”,诗人引出了对人世间情感的探讨,尤其是在失去知音后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以伯牙的琴声绝响作结,深化了这份失落与悲伤。整首诗构成了对孤独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薛涛的哲理智慧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溪独立后溪行:诗人在溪边独自站立,后面溪水流淌,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鹭识朱衣自不惊:白鹭见到诗人身穿红衣并无惊慌,暗示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 借问人间愁寂意:诗人想询问世间的忧愁和孤独的感觉,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 伯牙弦绝已无声:以伯牙琴声断绝来形容失去知音后的孤独与悲伤,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伯牙的琴声比作失去知音后的孤独,形象而深刻。
- 对仗:前后两句的结构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际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愁苦以及友谊的深刻思考,传达出对理想知音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前溪、后溪:象征时间流逝与生命的单独旅程。
- 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朱衣:象征个性与独立。
- 伯牙:象征失去知音的悲伤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前溪独立”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宁静和独立
B. 兴奋和快乐
C. 迷茫和无助 -
“伯牙弦绝”中的“弦绝”指的是什么?
A. 弦乐器的断裂
B. 心灵的孤独感
C. 友谊的破裂 -
诗中提到的“鹭”象征了什么?
A. 自由和快乐
B. 宁静与和谐
C. 忧愁与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同样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但其表现方式更为豪放,而薛涛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两首诗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薛涛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