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

时间: 2025-01-11 22:48:35

懒听诗书散满床,鬓须垂白坐茅堂。

溪山入手何时见,尘土劳心继日忙。

气味向人卑可耻,风波随处险难当。

羡君出处由胸臆,安稳将家水石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人 曾巩 〔宋代〕

懒听诗书散满床,鬓须垂白坐茅堂。 溪山入手何时见,尘土劳心继日忙。 气味向人卑可耻,风波随处险难当。 羡君出处由胸臆,安稳将家水石傍。

白话文翻译:

我懒得去听那些散乱在床上的诗书,白发垂鬓坐在简陋的茅屋里。 何时才能亲近那溪山的美景,心中却被尘世的烦恼日复一日地困扰。 我的气质显得卑微可耻,生活中的风波处处充满危险难以应对。 我羡慕你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安稳地在水石边建立家园。

注释:

  • 鬓须垂白:形容年老,鬓发和胡须都已变白。
  • 茅堂:简陋的茅屋。
  • 溪山入手:指亲近自然美景。
  • 尘土劳心:指被世俗事务所困扰。
  • 气味向人卑可耻:自感气质卑微,感到羞耻。
  • 风波随处险难当:生活中的风波处处充满危险,难以应对。
  • 羡君出处由胸臆:羡慕对方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 安稳将家水石傍:安稳地在自然环境中建立家园。

诗词背景:

曾巩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与尘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懒听诗书散满床”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学问的厌倦,而“鬓须垂白坐茅堂”则进一步以年老的形象,加深了这种厌倦和无奈的情感。后文通过对溪山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恼的厌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懒听诗书散满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学问的厌倦,这种厌倦可能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更高精神追求的渴望。
  • “鬓须垂白坐茅堂”,通过年老的形象,加深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 “溪山入手何时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向往与前文的厌倦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尘土劳心继日忙”,直接描绘了诗人被世俗事务所困扰的情景,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 “气味向人卑可耻”,自感气质卑微,感到羞耻,这种自我评价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 “风波随处险难当”,生活中的风波处处充满危险,难以应对,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安和无奈。
  • “羡君出处由胸臆”,羡慕对方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安稳将家水石傍”,安稳地在自然环境中建立家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自然与尘世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 拟人:“尘土劳心”将尘土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世俗事务所困扰的情景。
  • 比喻:“风波随处险难当”用风波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危险,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与尘世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溪山:代表自然美景,象征宁静和自由。
  • 尘土:代表世俗事务,象征烦恼和困扰。
  • 风波:代表生活中的困难和危险,象征不安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懒听诗书散满床”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B. 对世俗学问的厌倦 C.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D. 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

  2. “鬓须垂白坐茅堂”中的“鬓须垂白”形容了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健康 D. 疾病

  3. 诗中“溪山入手何时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美景 B. 世俗学问 C. 现实生活 D. 自由自在生活

  4. “尘土劳心继日忙”中的“尘土劳心”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美景 B. 世俗事务 C. 现实生活 D. 自由自在生活

  5. 诗中“羡君出处由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羡慕? A. 自然美景 B. 世俗学问 C. 现实生活 D. 自由自在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4. B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曾巩的《寄人》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和恬淡,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