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牖元翰》
时间: 2025-01-26 06:1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嗷嗷沙碛雁鸣初,淮南已复怜春余。梅边白云莫漫好,桃底红雨嗟何如。今者无端近戎马,远方不复呼篮舆。江头也有东桥竹,作报独少将军书。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沙碛上的雁群开始鸣叫,淮南之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怜惜春光的余晖。梅花旁的白云虽然美好,但桃花下的红雨又让人叹息如何是好。如今无缘无故地接近战马,远方的呼唤不再传来,也不再有篮舆的声音。江头的东桥边也有竹子,但写信时却独独少了将军的书信。
注释:
- 嗷嗷:雁群的叫声。
- 沙碛:沙漠或沙地。
- 怜春余:怜惜春天的余晖,指春天即将结束。
- 莫漫好:不要随意说好,指白云虽美,但不足以表达情感。
- 红雨:比喻桃花落下的景象。
- 戎马:战马,指战事。
- 篮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这里指远方的消息。
- 作报:写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的“今者无端近戎马”和“远方不复呼篮舆”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雁鸣、白云、红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嗷嗷沙碛雁鸣初”和“淮南已复怜春余”描绘了春末的景象,而“梅边白云莫漫好,桃底红雨嗟何如”则通过对比白云和红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最后两句“今者无端近戎马,远方不复呼篮舆”直接点出了战乱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嗷嗷沙碛雁鸣初”:初春时节,沙碛上的雁群开始鸣叫,描绘了春初的景象。
- “淮南已复怜春余”:淮南之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怜惜春光的余晖,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
- “梅边白云莫漫好”:梅花旁的白云虽然美好,但诗人提醒不要随意说好,可能暗示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
- “桃底红雨嗟何如”:桃花下的红雨让人叹息如何是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
- “今者无端近戎马”:如今无缘无故地接近战马,指战事突然来临。
- “远方不复呼篮舆”:远方的呼唤不再传来,也不再有篮舆的声音,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江头也有东桥竹”:江头的东桥边也有竹子,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作报独少将军书”:写信时却独独少了将军的书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思念和对战事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红雨”比喻桃花落下的景象。
- 拟人:“怜春余”将春天拟人化,表达人们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
- 对仗:“梅边白云莫漫好,桃底红雨嗟何如”中的“梅边”与“桃底”,“白云”与“红雨”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雁鸣、白云、红雨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事的直接提及,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雁鸣:象征春天的到来,也暗示时光的流逝。
- 白云:象征美好的时光,但也暗示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
- 红雨:象征桃花落下的景象,也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
- 戎马:象征战事,也暗示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篮舆:象征远方的消息,也暗示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雨”比喻什么? A. 桃花落下的景象 B. 红色的雨 C. 战争的鲜血 D. 红色的花瓣 答案:A
-
诗中的“戎马”象征什么? A. 战事 B. 马匹 C. 战争的胜利 D. 马背上的英雄 答案:A
-
诗中的“篮舆”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交通工具 C. 战争的胜利 D. 马背上的英雄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吴则礼的《寄天牖元翰》:两者都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吴则礼的《寄天牖元翰》: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的诗作,可以与吴则礼的诗作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