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在延恩殿,中宵降九皇。
六真分左右,黄雾绕轩廊。
广内尊神御,仙兵护道场。
孝孙今继志,咫尺对灵光。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延恩殿,半夜时分降临了九位天皇。
六位神仙分坐在两侧,黄雾缭绕在殿前的走廊。
宫内尊神驾临,仙兵守护着道场。
孝顺的孙子如今继承了志愿,近在咫尺面对着灵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延恩殿:指的是古代帝王的殿宇,意指恩宠的延续。
- 九皇:古代神话中指代九位天神。
- 六真:道教中六位至高神灵。
- 轩廊:指殿前的走廊。
- 尊神:指尊贵的神明。
- 仙兵:守护神仙的士兵。
- 孝孙:指孝顺的后代。
- 灵光:神明的光辉或显现。
典故解析:
- 延恩殿和九皇的提法可能来源于道教的宇宙观,体现了对神灵的崇敬。
- 孝孙的提法,强调了儒家思想中孝道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佶(1082-1135),宋代皇帝,号宣和,擅长诗词和书法。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质朴见长,常关注自然与人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佶早期的统治时期,反映了他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传统孝道的强调。时代背景下,宋代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他对神灵的敬仰和对后代的期望。
诗歌鉴赏:
《步虚词 其六》是一首具有浓厚道教文化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神灵降临和神仙护法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崇高的宗教信仰和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开头“昔在延恩殿”,以“昔”字唤起了对往昔神秘时刻的回忆,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中宵降九皇”,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半降临的壮观场景,也暗示着天上神明与人间的紧密联系。接下来的“六真分左右”,展现了神仙的威严和神秘,黄雾环绕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孝孙今继志”,体现了对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对未来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视。整体来看,诗通过对神灵的礼赞,传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和谐社会的追求,结合了道教的思想与儒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延恩殿:回忆过去在恩宠之地的经历,暗示着过往的荣耀。
- 中宵降九皇:强调了神灵的降临时机,夜间的神秘感使得场景更为庄严。
- 六真分左右:神仙的排列显示了秩序与庇护。
- 黄雾绕轩廊:描绘出神秘的环境,黄雾象征着神灵的神秘气息。
- 广内尊神御:尊贵的神明驾临,显示出对神的敬仰。
- 仙兵护道场:仙兵的存在表明了神圣场所的安全。
- 孝孙今继志:强调了后代对传统的继承,体现了儒家孝道。
- 咫尺对灵光:近距离接触神灵的光辉,象征着对神明的虔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六真分左右”,展现出工整的对称美。
- 比喻:黄雾的环绕象征着神秘和神圣,增强了诗的氛围。
- 意象:延恩殿、九皇、仙兵等意象结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表现了对神圣的尊重。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神灵的降临展开,表达了对神明的敬仰与对传统孝道的重视,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延恩殿:象征着权力和神圣。
- 九皇: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 六真:道教的六位神灵,象征着保护与庇佑。
- 黄雾:象征着神秘和神圣的气氛。
- 灵光:象征着神明的智慧与启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九皇”指的是哪一类人物? A. 古代帝王
B. 天神
C. 文人
D. 武将 -
填空题:诗中“孝孙今继志”表达了对__的重视。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白天。(对/错)
答案:
- B
- 孝道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比较《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神秘的结合,但《庐山谣》更注重自然的描写,而《步虚词》则强调神灵的降临与宗教信仰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