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词 其五》

时间: 2025-01-27 03:32:05

绿鬓颓云髻,青霞络羽衣。

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

抟弄周天火,韬潜起陆机。

玉房留不住,却向九霄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鬓颓云髻,青霞络羽衣。
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
抟弄周天火,韬潜起陆机。
玉房留不住,却向九霄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子或神女的形象,她的绿发如同颓废的云髻,身着青色霞衣,清晨走向阳光德行的殿堂,夜晚则来到了月光下的门扉。她玩弄天上的火焰,潜藏着起伏的机巧。那华丽的玉房无法留住她,她却向九霄飞去,寻找更高的天空。

注释:

  • 绿鬓:指浓密的绿色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颓云髻:形容发髻松散,似云一样,体现出一种轻盈的美。
  • 青霞:青色的霞光,象征着美好与神秘。
  • 阳德馆:阳光德行的殿堂,可能是指朝廷或高尚的地方。
  • 月华扉:月光下的门扉,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优雅。
  • 抟弄:玩弄、操控。
  • 周天火:指宇宙中的火焰,可能暗指天地间的力量。
  • 韬潜:隐藏、潜藏。
  • 陆机:可能暗指某种机巧或智慧。
  • 玉房:象征华丽的居所。
  • 九霄:高空,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佶(1082年-1135年),字彦之,号宣和,宋代皇帝,年号宣和,因其诗词和书法造诣高深而被称为“赵书法”。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文治,提倡文化艺术,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

创作背景:

《步虚词》系列是赵佶在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时所作。此诗反映了他对神秘而理想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并通过优美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飘逸的气质。

诗歌鉴赏:

《步虚词 其五》以细腻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绿鬓颓云髻,青霞络羽衣”以生动的形象,展现出女子的优雅与神秘,仿佛她是从仙境中走出的存在。接下来的“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则将这种神秘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表现出她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游走的灵动。

诗中的“抟弄周天火,韬潜起陆机”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机巧,暗示了她对于自然力量的掌控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而最后一句“玉房留不住,却向九霄飞”则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暗示着世俗的束缚无法留住她的灵魂,她渴望追求更高、更广阔的天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理想世界,让人感受到超越尘世的灵动与自由,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鬓颓云髻:描写女子的发髻,形象而生动,创造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2. 青霞络羽衣:青色的霞光缠绕着羽衣,象征着神秘与优雅。
  3. 晨趋阳德馆:清晨走向光明的殿堂,展现出一种朝气与活力。
  4. 夜造月华扉:夜晚来到月光下的门扉,传达出夜的宁静和神秘。
  5. 抟弄周天火:玩弄宇宙的火焰,暗示智慧与力量的掌控。
  6. 韬潜起陆机:隐藏与潜藏的智慧,显示出深邃的思考。
  7. 玉房留不住:华丽的居所无法留住她的身影,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8. 却向九霄飞:最终向高空飞去,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决心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发髻比作云,增强了意象的灵动感。
  • 对仗:如“晨趋”和“夜造”,“抟弄”和“韬潜”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玉房”象征世俗的繁华,“九霄”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世俗束缚的蔑视,体现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绿鬓:象征美丽、青春。
  2. 青霞:象征神秘、优雅。
  3. 阳德馆:象征光明与正义。
  4. 月华扉:象征宁静与梦幻。
  5. 周天火:象征宇宙力量与智慧。
  6. 玉房:象征世俗的繁华与束缚。
  7. 九霄:象征自由与理想的天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鬓”指的是什么?

    • A. 发髻
    • B. 衣服
    • C. 裙子
  2. “晨趋阳德馆”中的“阳德馆”象征什么?

    • A. 黑暗
    • B. 光明与正义
    • C. 世俗生活
  3. 诗中“玉房留不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华的留恋
    • B. 对自由的向往
    • C. 对世俗的满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超凡脱俗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与理想世界的向往。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情的思念,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赵佶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