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叹》

时间: 2025-01-26 02:57:32

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

诸公谁效回天力?

散吏空怀恤纬忧。

雨细渔庵晨举网,月明耕陇夜驱牛。

神州克复知何日?

北望飞蓬万里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
诸公谁效回天力?散吏空怀恤纬忧。
雨细渔庵晨举网,月明耕陇夜驱牛。
神州克复知何日?北望飞蓬万里秋。

白话文翻译

高庙中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月光下游玩;中原地区的父老乡亲泪水交融。
谁能像古人那样回天复国?那些被任命的官员只是一味怀念忧虑。
细雨中在渔庵里早晨撒网,月光明亮的夜晚在田地里驱赶牛儿。
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神州大地复兴的日子呢?我向北望去,看到飞舞的蓬草,已是万里秋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庙:指高大的庙宇,象征权力或地位。
  • 衣冠:指华丽的服饰,象征身份。
  • 泪交流:指乡亲们悲伤流泪,表达对国家沦陷的哀痛。
  • 诸公:指那些有权势的人。
  • 回天力:指改变天命,恢复国家的能力。
  • 散吏:流散的官吏,失去职务的人。
  • 恤纬忧:指对大局的忧虑和关心。
  • 飞蓬:指秋天随风飘荡的蓬草,象征漂泊和无依无靠。

典故解析

  • 回天:源于古代传说,指能够改变命运或局势的能力。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象征着国家的整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在其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与国家沦陷,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创作了大量反映爱国情怀的诗词。

创作背景: 《书叹》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分裂、外敌入侵、民众苦难之时。陆游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书叹》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高庙的奢华与乡民的悲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与失望。开头两句“高庙衣冠月出游,中原父老泪交流”,通过高庙的华丽与乡亲的泪水形成鲜明对照,突显了统治者的奢靡与百姓的苦难,表现了陆游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

接下来的几句“诸公谁效回天力?散吏空怀恤纬忧”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和失望,对比古代英雄人物的壮志与当下人们的无作为,表达了对昔日英雄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望。

最后两句“神州克复知何日?北望飞蓬万里秋”,以北望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了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寄托了陆游对国家复兴的殷切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情怀和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庙衣冠月出游:描绘出高庙中的人们在月下游玩,暗示他们的奢华与放纵。
  • 中原父老泪交流:转而描写乡亲们的苦难与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 诸公谁效回天力?:质疑当权者的无能,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 散吏空怀恤纬忧:无职的官员只是在空谈忧虑,显示出社会的无奈。
  • 雨细渔庵晨举网:描绘晨雨中渔民日常生活,展现朴实的人生。
  • 月明耕陇夜驱牛:月光下的农耕,反映出勤劳的农民生活。
  • 神州克复知何日?:对国家复兴的渴望与不确定性,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 北望飞蓬万里秋:飞蓬象征漂泊,表现了对未来的无尽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高庙与乡民的对比,强调社会的矛盾。
  • 象征: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思考。
  • 排比:多次使用“泪交流”、“怀恤忧”等,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切的忧国之情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与对士人责任感的渴求。通过对比高庙的奢华与乡民的苦难,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崇高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庙:象征权力与奢华。
  • 泪交流:象征民众的苦难与悲伤。
  • 飞蓬:象征漂泊与无依,表现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庙”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权力与奢华
    • C. 乡民的生活
    • D. 普通百姓
  2. “飞蓬”在诗中意指:

    • A. 美丽的花
    • B. 漂泊与无依
    • C. 丰收的季节
    • D. 自由的生活
  3. 诗人在表达对国家的复兴感到什么?

    • A. 自信
    • B. 渺茫与无奈
    • C. 绝望
    •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安石的《元日》

诗词对比: 陆游的《书叹》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切,但陆游更侧重对士人责任感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强调个人的悲苦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