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行人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 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 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 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
白话文翻译:
登上高楼担心不够高,等到够高时你已经远去。 云彩移动时郎君也在移动,云彩归来时郎君却不返回。 叹息自己只是楼上的人,远远望着却无法靠近。 如果我化作车轮下的泥土,也不会让郎君的车轮转动。 太阳落下西山,望到尽头,妾的心肠都要断了。
注释:
- 登楼:指登上高处。
- 恐不高:担心不够高。
- 及高:等到够高时。
- 云行:云彩移动。
- 郎: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心爱的人。
- 嗟:叹息。
- 楼上人:指自己。
- 望望:远远望着。
- 若作:如果化作。
- 辙中泥:车轮下的泥土。
- 不放:不让。
- 郎车转:郎君的车轮转动。
- 白日:太阳。
- 西山:西方的山。
- 望尽:望到尽头。
- 妾:古代女子自称。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谒,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抒情诗见长,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此诗表达了女子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目睹或经历了与心爱之人分离的情景后所作,通过高楼望远、云彩比喻等手法,抒发了女子对远行人的无尽思念和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女子登楼望远为背景,通过云彩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远行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诗中“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一句,巧妙地将云彩的移动与郎君的行踪相对比,突出了女子心中的无奈和悲伤。末句“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更是以日落西山的景象,象征了女子心中的绝望和无尽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女子担心登楼不够高,等到够高时,心爱的人已经远去。
- 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云彩移动时,郎君也在移动,但云彩归来时,郎君却不返回。
-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叹息自己只是楼上的人,远远望着却无法靠近。
- 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如果化作车轮下的泥土,也不会让郎君的车轮转动。
- 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太阳落下西山,望到尽头,妾的心肠都要断了。
修辞手法:
- 比喻:“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中,云彩的移动比喻郎君的行踪。
- 拟人:“云行”、“云归”将云彩拟人化,赋予其行动和归来的特性。
- 对仗:“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中,“登楼”与“及高”、“恐不高”与“君已远”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对远行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通过登楼望远、云彩比喻等手法,展现了女子心中的无奈、悲伤和绝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登楼:象征女子渴望接近心爱的人。
- 云行:比喻郎君的行踪。
- 云归:比喻郎君的归来。
- 白日下西山: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女子心中的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行郎即行”中的“郎”指的是什么? A. 云彩 B. 心爱的人 C. 楼上的人
- 诗中“白日下西山”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云彩的移动 C. 郎君的归来
- 诗中“若作辙中泥”表达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悲伤 C. 绝望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与邵谒《望行人》: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邵谒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心爱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邵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