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嶂横陈似断鳌,
画阑相对两雄豪。
东轩只有云千顷,不似西山爽气高。
白话文翻译:
青翠的山峦横亘如同断裂的鳌鱼,
画廊相对着两位豪杰。
东边的轩窗外只有万顷云海,
却不如西山的清爽气息高远。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嶂:青翠的山峰。
- 横陈:横亘,呈现的样子。
- 断鳌:形容山的形态像断裂的龙或鳌。
- 画阑:画有栏杆的走廊,指阁楼等建筑。
- 雄豪:英雄豪杰。
- 东轩:东边的房间或楼阁。
- 云千顷:广阔的云海,形容云层的辽阔。
- 爽气:清新凉爽的气息。
- 高:高远,表示高洁或超然。
典故解析:
“断鳌”可能引申自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龙的故事,鳌为一种神话中的神兽,常用来形容山的雄伟;“东轩”与“西山”的对比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仲淳,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风光,作品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游览虎丘时,表达了他对虎丘景色的欣赏和对比。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虎丘六绝句·致爽阁》是一首极具自然美的山水诗。诗中以“碧嶂横陈”开头,描绘了山峦的壮丽,青翠的山峰如同断裂的神鳌,给人以深厚的力量和美的视觉冲击。而“画阑相对两雄豪”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廊中隐喻了文人之间的情谊和豪情。在后面的对比中,东边的云海虽广袤无垠,却不及西山的清新气息,体现了作者对不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范成大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既有宏伟壮观的气势,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嶂横陈似断鳌:描绘山峦的青翠气势,形似断裂的神话生物,暗示其雄伟壮观。
- 画阑相对两雄豪:在画廊中,诗人引入了人文情感,暗示文人之间的豪情壮志。
- 东轩只有云千顷:东边的房间外,满眼云海,突显自然的广袤。
- 不似西山爽气高:与西山的清新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西山的向往与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断鳌”,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两句形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对比:东轩与西山的比较,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景观的独特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文人雅士情谊的认可,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了清新、高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嶂: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雄伟。
- 画阑:象征文化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 云千顷:象征辽阔的自然与梦想。
- 爽气:象征清新与高远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碧嶂横陈似断鳌”中的“碧嶂”指的是什么?
A) 云海
B) 青翠的山峰
C) 豪杰 -
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风光
C) 生活琐事 -
诗中提到的“东轩”与“西山”有什么样的关系?
A) 不相关
B) 对比关系
C) 相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意象鲜明。
- 李白《庐山谣》:展现壮丽山水与豪情。
诗词对比:
与宋代另一位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相比,范成大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朱熹则更多关注于人文思想的探讨,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创作风格与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