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珣师休牧轩》

时间: 2025-02-04 16:27:39

青居曾露一丝头,谩示人能解牧牛。

究竟本来无一物,未知能使阿谁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珣师休牧轩 宗泽 〔宋代〕 青居曾露一丝头,谩示人能解牧牛。 究竟本来无一物,未知能使阿谁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青翠的居所中,曾露出一点头绪,轻蔑地展示给人看,能理解牧牛的奥秘。但最终发现,一切本来都是空无的,不知道这能使谁停止追求。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居:指诗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青”形容环境清幽。
  • 一丝头:比喻极细微的迹象或线索。
  • 谩示人:轻蔑地展示给人看。
  • 牧牛:比喻修行或领悟佛法。
  • 究竟:最终,彻底。
  • 本来无一物:佛教用语,指一切皆空,无实体。
  • 阿谁:疑问代词,相当于“谁”。

典故解析:

  • 牧牛:源自佛教故事,比喻修行者通过不断努力,最终达到觉悟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宋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突出,诗作多表现其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宗泽在修行或思考人生哲理时所作,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追求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青居”“牧牛”等意象,描绘了一个修行者在清幽环境中寻求真理的场景。诗中“青居曾露一丝头”暗示了修行者对真理的初步领悟,而“谩示人能解牧牛”则表达了修行者对自身领悟的自信与轻蔑。然而,“究竟本来无一物”一句,诗人突然转向,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空无本质,最后“未知能使阿谁休”则提出了对人生追求的深刻质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宗泽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居曾露一丝头:诗人居住的地方曾透露出一点修行的迹象。
  2. 谩示人能解牧牛:轻蔑地展示给人看,认为自己能理解牧牛(修行)的奥秘。
  3. 究竟本来无一物:最终发现,一切本来都是空无的。
  4. 未知能使阿谁休:不知道这能使谁停止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牧牛”比喻修行。
  • 对仗:“青居”与“牧牛”,“一丝头”与“无一物”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修行者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追求和宇宙的本质,最终归结于“空无”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居:清幽的居住环境,象征修行之地。
  • 牧牛:修行的象征,代表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牧牛”比喻什么? A. 放牛 B. 修行 C. 耕田
  2. “究竟本来无一物”表达了什么哲学思想? A. 一切皆有 B. 一切皆空 C. 一切皆幻
  3. 诗的最后一句“未知能使阿谁休”提出了什么问题? A. 谁会停止追求 B. 谁会继续追求 C. 谁会理解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宗泽的《题珣师休牧轩》: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和超脱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宗泽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佛教思想如何影响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