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

时间: 2025-02-04 16:56:01

诏到禅关日,愿言高古今。

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

结坐观宗社,恩容返道林。

立身名了也,何处更追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
作者:孙旦

诏到禅关日,愿言高古今。
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
结坐观宗社,恩容返道林。
立身名了也,何处更追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作者为一位僧人送行。诗中提到朝廷的诏令来到禅关,表达了对古今佛法的愿景与思考。经历了多少生世才得以与君子心灵相契合,诗人回忆起静坐时对宗教的观察,恩惠的容颜似乎又回到了道林之中。自我立身已成名,然而在这世间又何处去追寻呢?


注释:

  1. 诏到:指皇帝的命令或朝廷的诏书。
  2. 禅关:指禅宗的关口或寺庙,象征禅宗的境地。
  3. 愿言:愿望与言语。
  4. 几生:指多生多世,暗示轮回转世。
  5. 契君心:与君子心灵相契合。
  6. 结坐:静坐修行,指禅宗的修行方式。
  7. 宗社:指宗教的社群或庙宇。
  8. 恩容:恩惠的面容,形容慈悲的样子。
  9. 道林:道教的聚集地,象征一种理想的境界。
  10. 立身名了:自我立足与名声已经建立。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及的“几生传佛法”,反映了佛教轮回的思想,强调了修行不易,传承佛法的艰难与珍贵。同时“道林”一词也暗含了道教的意象,示意着宗教信仰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哲理思考著称。其作品多探讨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展现出深刻的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送别一位僧人之际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诗歌鉴赏:

《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佛教信仰的深厚理解和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诏到禅关日”引入,意味着一个重要时刻的来临,突显了这个时刻的神圣与庄重。接下来诗人通过“几生传佛法”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追求与坚持,暗示了修行者的艰辛。

在“结坐观宗社”一联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静坐修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让人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而“恩容返道林”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温情,仿佛是对修行成果的赞美与认可。

最后,诗人自问:“何处更追寻”,展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似乎在表达即使立身成名,内心仍有一种无法填补的空虚与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有着外在的送别仪式感,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对人生、信仰和存在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诏到禅关日:一个重要日子,朝廷的命令来到了禅宗的关口。
    • 愿言高古今:愿望与古今的佛法相结合,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几生传佛法:修行佛法的艰辛历程,暗示对佛教理念的执着。
    • 方得契君心: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契合,表达了对心灵共鸣的渴望。
    • 结坐观宗社:静坐观察宗教社群,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观察。
    • 恩容返道林:恩惠的面容回归道林,象征着和谐与安宁。
    • 立身名了也:自我立足且名声已显,表达了对成就的感叹。
    • 何处更追寻:对人生追寻的思考,提出了存在的疑问。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展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 象征:禅关、道林等意象象征着宗教的境界与人生的哲理。
    • 反问:结尾的“何处更追寻”通过反问的形式,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与人生意义的探讨,表达了即使在名利成就之后,心灵深处依然存在对真理的追寻。

意象分析:

  • 禅关:象征着宗教信仰的关口,反映出修行的艰辛。
  • 宗社:代表着宗教团体,体现出信仰的力量和归属感。
  • 道林: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安宁,寄托了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生传佛法”是什么意思?
    A. 一生的努力
    B. 多生多世的轮回
    C. 只需一世
    D. 只传给亲友

  2. “何处更追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C. 对佛法的怀疑
    D. 对友人的思念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佛教信仰的追求与思考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权力的追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在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更侧重于对社会时局的反思,而孙旦的《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则更多地关注于宗教信仰与内心的追寻。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相关佛教与道教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