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陆游的《初春杂兴》
老病倦游陟,偶寻溪友期。
残冰拥鱼笱,新暖入桑枝。
山崦巨然画,烟村摩诘诗。
何人为收拾?媿我不能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初期的感受。诗人年老多病,已不再有力气去游玩,偶尔想去溪边与朋友相聚。残留的冰块围着捕鱼的笼子,春暖花开之际,桑树开始发芽。远处的山峦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烟雾缭绕的村庄仿佛是摩诘的诗篇。可是,有谁能来整理这些美丽的景象呢?我感到惭愧,自己无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注释:
- 老病倦游陟:老了,身体虚弱,疲倦于登高游玩。
- 溪友期:在溪边与朋友约定相聚。
- 残冰拥鱼笱:残存的冰块围绕着捕鱼的笼子。
- 新暖入桑枝:春天的暖意开始渗透到桑树的枝条中。
- 山崦巨然画:远山如同一幅巨大的画作。
- 烟村摩诘诗:烟雾缭绕的村庄似乎是一首诗,指代王维的诗风。
- 何人为收拾?:谁来整理这些美丽的景象呢?
- 媿我不能奇:感到惭愧,自己无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陆游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广泛涉及政治、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初春杂兴》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年迈多病的身体状态,以及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景色的感慨。诗中描绘的初春景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还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初春杂兴》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诗人通过对春天初期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他自身的无奈与惆怅。首句“老病倦游陟”开篇即用自我状态引入,表达了老年人的疲惫感,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用“偶寻溪友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残冰拥鱼笱”描绘了春天冰雪消融的场景,象征着新的生命即将到来,而“新暖入桑枝”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如何唤醒大自然的生机,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继续。后两句“山崦巨然画,烟村摩诘诗”则将自然景色与诗歌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令人沉醉其中。
最后两句“何人为收拾?媿我不能奇”则是诗人自省的表现,虽然心中有感,但是却无法用笔墨将这份美丽完全展现出来,这种自我批判反映了他作为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病倦游陟:表明诗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无法进行高强度的户外活动。
- 偶寻溪友期:说明诗人偶尔希望与朋友在溪边相聚,显示出他对友谊的渴望。
- 残冰拥鱼笱:描绘春天来临之际,残留的冰雪与捕鱼的笼子形成的生动画面。
- 新暖入桑枝:生动展现春天的温暖开始影响植物生长的景象。
- 山崦巨然画:用画作的比喻表现山的雄伟与壮丽。
- 烟村摩诘诗:将自然与文化结合,提及王维的诗意,显示诗人的文化修养。
- 何人为收拾?:引出对美好景象的思考与追问,表达诗人对美的向往与无奈。
- 媿我不能奇:自责无法创造出这样的美丽,反映诗人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画,村庄比作诗,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山崦巨然画,烟村摩诘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新暖入桑枝”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初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自身无力创造美好景象的惭愧,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生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病:象征年老与衰弱,反映诗人的生活状态。
- 溪友:代表友情与温暖的情感。
- 残冰:象征过去与时间的流逝。
- 桑枝: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春天的希望。
- 山崦:代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 烟村:象征宁静与和谐的田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自己年老多病的状态?
A. 老病倦游陟
B. 残冰拥鱼笱
C. 新暖入桑枝
D. 何人为收拾? -
“烟村摩诘诗”中的“摩诘”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白居易 -
诗中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作者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A. 自己没有创造出这样的美丽
B. 自己对自然无知
C. 自己无法享受自然
D. 自己不愿意外出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 杜甫《春望》:表现春天的生机,同时蕴含着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