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西村寺斋沐览镜…吏部孟员外并见赠》

时间: 2025-02-04 16:20:12

晚沐金仙宇,迎秋白帝祠。

轩裳烦吏职,风物动心期。

清镜开尘匣,华簪指发丝。

南宫有高步,岁晏岂磷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沐金仙宇,迎秋白帝祠。
轩裳烦吏职,风物动心期。
清镜开尘匣,华簪指发丝。
南宫有高步,岁晏岂磷缁。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晚霞中沐浴,来到秋天的白帝祠。
身着华丽的衣裳,繁忙的官职让我心绪烦扰,
清澈的镜子打开了尘封的匣子,华丽的簪子轻轻拨动着发丝。
南宫那高耸的步道,岁末时节又何必与磷光和黑色交织呢?

注释:

  • 晚沐:傍晚洗浴或沐浴。
  • 金仙宇:指天边的晚霞,金色的光辉。
  • 白帝祠:白帝祠是为了纪念白帝而建的庙宇,位于今天的重庆。
  • 轩裳:华丽的衣服。
  • 烦吏职:繁忙的官职和工作。
  • 清镜:指明亮的镜子。
  • 尘匣:尘封的匣子,象征着往事。
  • 华簪:华丽的发簪,通常用于装饰。
  • 南宫:古代帝王居所,象征高贵。
  • 岁晏:年末时节。

典故解析:

  • 白帝:指的是白帝城,传说是三国时期刘备的故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高步:常用来形容高贵和显赫,象征地位和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才华横溢,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用生动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羊士谔前往白帝城的途中,正值秋天,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个人的思索。诗中融合了对官职繁忙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晚霞和白帝祠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晚沐金仙宇”引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境界。接着,诗人提到“轩裳烦吏职”,表达了身处官场的无奈与烦扰,显示出对官职的反思。

“清镜开尘匣,华簪指发丝”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外在环境融合,表现出诗人对美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南宫有高步,岁晏岂磷缁”,通过对南宫的描绘,隐喻了高贵与权力的双重性,反映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世俗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沐金仙宇:描绘了傍晚时分金色的霞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
  2. 迎秋白帝祠:强调了时间的变迁与季节的变化,白帝祠则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象征。
  3. 轩裳烦吏职:对繁忙官职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4. 风物动心期:自然景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5. 清镜开尘匣:象征着揭开往事,反映诗人对过往的思考。
  6. 华簪指发丝: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优雅与美的追求。
  7. 南宫有高步:南宫的高贵象征,体现出对权力的向往。
  8. 岁晏岂磷缁:岁末的思考,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金色,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白帝祠象征历史与文化,华簪象征美与优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情怀,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世俗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仙宇:象征美好与宁静的自然景色。
  • 白帝祠: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回忆。
  • 清镜:象征内心的清澈与纯净。
  • 华簪:美与优雅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帝祠”主要是为了纪念谁?

    • A. 刘备
    • B. 曹操
    • C. 孙权
    • D. 关羽
  2. 填空题:诗中“晚沐金仙宇”的意境主要体现了__的美丽。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华簪”象征着诗人的高贵身份。(对/错)

答案:

  1. A. 刘备
  2. 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羊士谔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但羊士谔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内心的挣扎,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