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腊候》

时间: 2025-01-27 04:06:14

南国冰霜晚,年华已暗归。

闲招别馆客,远念故山薇。

野艇虚还触,笼禽倦更飞。

忘言亦何事,酣赏步清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国冰霜晚,年华已暗归。
闲招别馆客,远念故山薇。
野艇虚还触,笼禽倦更飞。
忘言亦何事,酣赏步清辉。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国度,冰霜来得晚,年华已然暗淡归去。
闲来招呼客人,远远思念故乡的薇草。
空荡荡的野艇随波而触,笼中的鸟儿倦怠得不愿再飞。
不言语又何妨,尽情欣赏这清幽的月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国: 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冰霜晚: 指南方的寒冷天气来得晚。
  • 年华: 年龄、岁月。
  • 暗归: 指岁月渐渐消逝。
  • 闲招: 闲暇时招待客人。
  • 别馆: 客人暂时停留的地方。
  • 故山薇: 指思念的故乡的薇草。
  • 野艇: 指野外的小船。
  • 虚还触: 意思是空荡荡的小艇轻轻碰触。
  • 笼禽: 笼中的鸟。
  • 酣赏: 纵情欣赏。

典故解析:

  • 故山薇: 薇草常用来象征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709年-774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南方,后居于长安。他的诗歌风格受到当时的文人雅士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岁末腊候时节,诗人可能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愈加浓烈,借助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歌鉴赏:

《林塘腊候》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人在描绘南国冬日的景象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乡之情。首句“南国冰霜晚”开篇便设定了季节的背景,南方的冰霜来得晚,暗示着冬天的温暖与柔和,同时也传达出岁月无情的流逝。“年华已暗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逝去,给人以加倍的惆怅。

接下来的“闲招别馆客,远念故山薇”,则展现了诗人的一种闲适与孤独,招待客人之余,思念的情愫悄然涌上心头。将“故山”的薇草提及,更是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野艇虚还触,笼禽倦更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空荡荡的小艇轻轻触碰水面,而笼中的鸟儿因倦怠而不愿再飞,象征着一种无奈和安静的等待。

最后一句“忘言亦何事,酣赏步清辉”更是让整首诗达到高潮,诗人选择沉默,享受眼前的风景,似乎在说:在这悠然自得的时光中,言语已无必要,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赋予了更深的哲理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国冰霜晚: 描述南方冬季的晚来冰霜,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 年华已暗归: 诗人感叹岁月已悄然流逝。
  • 闲招别馆客: 在悠闲的氛围中,接待来访的客人。
  • 远念故山薇: 远方的故乡使人思念,尤其是那故乡的薇草。
  • 野艇虚还触: 野外的小艇轻轻碰触水面,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笼禽倦更飞: 笼中鸟儿因疲倦而不愿飞翔,象征着被束缚的无奈。
  • 忘言亦何事: 不必多言,表达内心的宁静。
  • 酣赏步清辉: 尽情地欣赏月光,享受当下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年华已暗归”暗喻岁月流逝。
  • 拟人: “笼禽倦更飞”赋予鸟类人的情感。
  • 对仗: 整首诗的平仄对仗,使得诗句流畅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南国冬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整首诗展现了一种淡然与思索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霜: 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岁月的无情。
  • 故山薇: 代表故乡与思念,蕴含对过往的深情。
  • 野艇: 象征自由与闲适,表现诗人的生活态度。
  • 清辉: 代表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羊士谔的生平时期是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汉代

  2. 诗中提到的“故山薇”象征什么? A. 亲情
    B. 思乡
    C. 友情
    D. 爱情

  3. 诗中“笼禽倦更飞”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倦怠
    C. 成就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羊士谔与李白的作品,前者偏重于细腻的思乡情感,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 《羊士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