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三》
时间: 2025-01-11 11:11: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白话文翻译:
边疆城市的生活让人心悲,我曾经亲自体验过。冰雪严寒刺骨,寒风无休无止。百里之内不见人烟,草木生长缓慢。登上城墙远望烽火台,战旗随风飘扬。出征的士兵不再回头,离家时与家人告别。许多年轻人被俘虏,哭泣声不断。天下到处都是乐土,为何要长久停留在此地。蓼虫不知辛劳,来去不必咨询。
注释:
- 边城:指边疆的城市。
- 使心悲:让人感到悲伤。
- 昔吾亲更之:我曾经亲自经历过。
- 冰雪截肌肤:形容冰雪严寒刺骨。
- 风飘无止期:寒风无休无止。
- 百里不见人:形容人烟稀少。
- 草木谁当迟:草木生长缓慢。
- 登城望亭燧:登上城墙远望烽火台。
- 翩翩飞戍旗:战旗随风飘扬。
- 行者不顾反:出征的士兵不再回头。
- 出门与家辞:离家时与家人告别。
- 子弟多俘虏:许多年轻人被俘虏。
- 哭泣无已时:哭泣声不断。
- 天下尽乐土:天下到处都是乐土。
- 何为久留兹:为何要长久停留在此地。
- 蓼虫不知辛:蓼虫不知辛劳。
- 去来勿与谘:来去不必咨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与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的诗歌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频仍、边疆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王粲通过亲身经历,描绘了边城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城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代的悲惨景象。诗中“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描绘了边疆严酷的自然环境,而“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城的荒凉感。诗人通过“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和“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等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则暗示了战争的无谓和人民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王粲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 诗人通过“边城”和“心悲”两个词,直接表达了边疆城市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
- “昔吾亲更之”表明诗人曾经亲自经历过边城的生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
-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 “冰雪截肌肤”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边疆严寒的气候。
- “风飘无止期”则进一步强化了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
-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 “百里不见人”形容边城人烟稀少,荒凉无比。
- “草木谁当迟”则暗示了边城的荒芜和生长缓慢。
-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 “登城望亭燧”描绘了诗人登上城墙远望烽火台的情景。
- “翩翩飞戍旗”则展现了战旗随风飘扬的景象,暗示了战争的存在。
-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 “行者不顾反”表达了士兵出征时的决绝和无奈。
- “出门与家辞”则描绘了士兵离家时的告别情景。
-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 “子弟多俘虏”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年轻人的悲惨遭遇。
- “哭泣无已时”则表达了人民的悲痛和无助。
-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 “天下尽乐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何为久留兹”则提出了对战争的反思和质疑。
-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 “蓼虫不知辛”用蓼虫不知辛劳的比喻,暗示了战争的无谓。
- “去来勿与谘”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无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雪截肌肤”用冰雪刺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严寒。
- 拟人:如“草木谁当迟”将草木拟人化,表达了边城的荒芜和生长缓慢。
- 对仗:如“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中的“冰雪”与“风飘”,“截肌肤”与“无止期”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边城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分析:
- 冰雪:象征着边疆的严寒和艰苦。
- 风飘:象征着边疆的恶劣环境和无休止的战争。
- 百里不见人:象征着边城的荒凉和人烟稀少。
- 草木谁当迟:象征着边城的荒芜和生长缓慢。
- 登城望亭燧:象征着战争的存在和边疆的紧张局势。
- 翩翩飞戍旗:象征着战争的进行和士兵的无奈。
- 行者不顾反:象征着士兵的决绝和无奈。
- 出门与家辞:象征着士兵的告别和家人的悲伤。
- 子弟多俘虏: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年轻人的悲惨遭遇。
- 哭泣无已时:象征着人民的悲痛和无助。
- 天下尽乐土:象征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何为久留兹:象征着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质疑。
- 蓼虫不知辛:象征着战争的无谓和人民的无奈。
- 去来勿与谘:象征着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粲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魏晋时期 D. 明代
-
诗中“冰雪截肌肤”描绘了什么? A. 边疆的严寒 B. 边疆的温暖 C. 边疆的风景 D. 边疆的战争
-
诗中“天下尽乐土”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向往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 对边疆的喜爱 D. 对家人的思念
-
诗中“蓼虫不知辛”用什么比喻? A. 战争的无谓 B. 边疆的严寒 C. 士兵的勇敢 D. 家人的悲伤
答案:
- C. 魏晋时期
- A. 边疆的严寒
- B.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A. 战争的无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粲的其他作品,如《七哀诗》系列,都反映了战乱时代的悲惨景象和人民的苦难。
-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也描绘了边疆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与王粲的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王粲的《七哀诗》与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都反映了边疆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但王粲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而陈琳的诗则更加注重战争的描绘。
- 王粲的诗与杜甫的诗也有相似之处,都反映了战乱时代的悲惨景象和人民的苦难,但杜甫的诗更加注重社会现实的描绘,而王粲的诗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粲诗集》:收录了王粲的全部诗作,是研究王粲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建安七子诗选》:收录了建安七子的诗作,是研究建安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 《汉魏六朝诗选》:收录了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