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时间: 2025-01-25 10:43:11

临水复欹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临水复欹石,陶然同醉醒。
山霞坐未敛,池月来亭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初秋时节,坐在普明寺的竹林中饮酒的情景。诗人面对水边的石头,微微倾斜,陶醉于酒中又不失清醒。山上的霞光尚未完全散去,池塘中的月光则恰好映照在亭子上,显得格外清晰。


注释:

  • 临水:靠近水边。
  • :又,再次。
  • 欹石:倾斜的石头,指坐的姿态。
  • 陶然:陶醉的样子。
  • 未敛:尚未收敛,形容山霞的光彩。
  • 亭亭:形容物体高耸而直立,通常用于形容亭台、树木等。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结合饮酒的情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初秋,正值自然景色最为迷人之时,诗人与友人一同饮酒,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示了诗人陶醉于酒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句“临水复欹石”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水边的石头是他酌饮的坐具,显示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第二句“陶然同醉醒”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醉于酒中,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体现了对酒的适度与享受。

第三句“山霞坐未敛”则展现了秋天的霞光,尚未散去,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最后一句“池月来亭亭”不仅描绘了池塘月光的美丽,更是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对友谊与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洒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水复欹石:诗人坐在水边,微微倾斜,表现出一种随意而自然的状态。
  • 陶然同醉醒:醉酒并非昏迷,而是一种沉醉于美好景色和友谊中的清醒。
  • 山霞坐未敛:山中的霞光尚未散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池月来亭亭:池塘中的月光如亭子般高耸,象征着清雅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影与景色比作亭台,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和谐的对比,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对朋友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和与流动,代表着生活的变幻。
  • :象征坚固与安定,代表着内心的宁静。
  • :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自然的魅力。
  • :象征孤独与思考,代表着内心的情感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临水”指的是什么?
    a. 在水边
    b. 在山顶
    c. 在树林中
    答案:a

  2. 诗人饮酒时的状态是?
    a. 酒醉不醒
    b. 陶醉但清醒
    c. 没有喝酒
    答案:b

  3. “山霞坐未敛”中的“霞”指的是什么?
    a. 霞光
    b. 雾霭
    c. 夕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独饮的情景,展现了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诗则更强调与友人共处的欢愉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