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时间: 2025-02-04 16:08:43

流水断桥边,笙歌拥画船。

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

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

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湖上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流水断桥边,笙歌拥画船。
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
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
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

白话文翻译:

在断桥边的流水旁,笙箫歌声围绕着画舫。
阳光醉人,花儿也似乎微微醉了,春天的困倦让柳树似乎要三次打盹。
我拄着手杖登上云洞,观赏着玉泉中的游鱼。
返回凤城时已是傍晚,山色重重,烟霞缭绕。

注释:

  • 流水:指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则指歌曲,二者结合传达出欢快的氛围。
  • 画船:装饰华丽的船,象征着富贵与美好。
  • 日酣:形容阳光明媚,令人感到舒适。
  • 春困:春天带来的困倦,常指人因春暖而感到昏沉。
  • 策杖:指用手杖支撑行走,显示出一种悠闲的态度。
  • 云洞:可能指山中的洞穴,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凤城: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或心中向往的地方。
  • 山锁万重烟:形容山间的景象,烟雾缭绕,层峦叠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 创作背景:诗作在春日的湖畔,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午后,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湖上》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作,展现了湖边春日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即以“流水断桥边”引入,构建出一种优雅的自然环境,水流与断桥的搭配,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流逝。接下来的“笙歌拥画船”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音乐与船只的结合,使得画面更为生动。阳光的“酣醉”,花的“半醉”,让我们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命的活力。诗人通过“春困柳三眠”描绘了春天的慵懒气息,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对生活的享受。接着,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则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沉醉,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最后一句“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则以引人遐思的意象结束全诗,既是对归途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程的感慨,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流水断桥边: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湖畔场景,水流与桥的结合,暗示人与自然的连接。
    • 笙歌拥画船:通过音乐与船只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仿佛听到了春日的欢歌。
    • 日酣花半醉: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的温暖与花的娇态,让人感受到春日的醉人气息。
    • 春困柳三眠:春天的慵懒让柳树也陷入了睡意,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策杖登云洞: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仿佛在探索自然的奥秘。
    • 观鱼上玉泉:描绘出诗人欣赏自然美景的情形,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 凤城归去晚:诗人归途的沉思,带有几分惆怅。
    • 山锁万重烟:通过描绘山中的烟雾,传达出一种深邃而迷人的自然景象。
  •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日酣”“春困”等,增强了诗的意象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湖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人生感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笙歌:代表着生活的欢快与美好。
  • 画船:象征富贵与享乐。
  • :象征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 :代表春天的气息与慵懒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山烟: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深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山顶
      B. 湖边
      C. 城市
    2. “日酣花半醉”中的“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夜晚
      C. 月亮
    3. 诗中“策杖登云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伤
      B. 悠闲
      C. 忙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注重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忧虑;而陈允平的《湖上》则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的美与个人的闲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视角。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