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绿云凤髻不忄欠盘。情味胜思酸。晓色露桃烟杏,空照脸霞丹。花渐老,径苔闲。锦斓斑。怨红一叶,流水东风,好去人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绿云般的凤髻并不需要盘起,情感的滋味胜过了思念的酸楚。清晨的色彩洒在桃花和杏花上,光线空灵地照在脸庞,像霞光般的红色。花渐渐凋零,青苔的小径显得悠闲。锦缎般的色彩斑斓,愁怨的红叶随流水和东风飘去,愿它能去往人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云凤髻:形容女子的发髻如同绿云般的美丽。
- 不忄欠盘:这里的“不欠”意味着不需要盘起,体现出一种自然状态。
- 情味胜思酸:情感的滋味胜过了思念的酸楚,表达出对情感的深刻体验。
- 晓色露桃烟杏:清晨的光线照耀着桃花和杏花,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
- 锦斓斑:形容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典故解析:
-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象征着美丽和高贵。
- 红叶: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愁苦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及情感,风格清新细腻,常常带有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感受,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可能是在某个春日的清晨,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一首表达爱情与自然交融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绿云凤髻不忄欠盘”,用美丽的形象引入,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暗示女性的优雅与自由。紧接着,诗人通过“情味胜思酸”展现出情感的复杂,超越了单纯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真实体验。
在描绘清晨的色彩时,诗人使用了“晓色露桃烟杏”的意象,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气息,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此外,诗中“怨红一叶,流水东风”两句,表明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愁怨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得以升华,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之美的描摹,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向往。透过字里行间,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日的温暖,更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云凤髻不忄欠盘:诗人用“绿云”形容女子的发髻,传达出一种自然美。
- 情味胜思酸:情感的滋味比单纯的思念更为深厚与复杂。
- 晓色露桃烟杏:描绘清晨的美景,桃花和杏花在晨露中闪烁。
- 空照脸霞丹:晨光照在脸上,像霞光般的温暖。
- 花渐老,径苔闲:花朵逐渐凋零,小径上长满青苔,暗示时间的流逝。
- 锦斓斑:色彩斑斓,表现出春日的绚丽。
- 怨红一叶,流水东风:红叶随流水和东风飘散,象征着离别与愁怨。
- 好去人间:寄托了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髻比作绿云,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花朵与小径被赋予情感,生动而富有灵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情感细腻,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情感交织中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云:象征美丽与青春。
- 桃烟杏: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红叶:象征愁苦与离别。
- 流水东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云凤髻”中“绿云”比喻什么?
- A. 青春
- B. 美丽的发髻
- C. 自然的景色
-
“情味胜思酸”意味着什么?
- A. 思念更强烈
- B. 情感的复杂
- C. 爱情的快乐
-
“怨红一叶”中的“红叶”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离别与愁苦
-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慨和情感的细腻,但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 《春望》: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家国情怀,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象征》
这些资料能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