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
已作梅黄雨,犹余麦秀寒。
穿林红练带,拔地碧琅玕。
酒向愁边薄,衣从病后宽。
所欣消渴减,乳酪正甘酸。
白话文翻译:
夏天已经来临,梅花的黄色雨水已经落下,但田间的麦子依旧显得清冷。穿过树林,像红色的丝带一样的花朵盛开,拔地而起的青葱植物宛如碧玉般美丽。喝酒时心情虽愁苦,但衣服也因身体恢复而宽松。让我高兴的是,口渴的感觉减轻了,酸甜的乳酪正好可以解渴。
注释:
- 已作梅黄雨: 指梅花的花瓣随雨飘落,暗示初夏的到来。
- 犹余麦秀寒: 形容麦田仍然显得寒冷,表现出早夏的凉意。
- 穿林红练带: 指树林中开花的蔷薇,形似红色的丝带。
- 拔地碧琅玕: 形容植物生长得高大挺拔,色泽如同碧玉。
- 酒向愁边薄: 喝酒时感到愁苦,酒似乎变得淡薄。
- 衣从病后宽: 因恢复健康,衣服变得宽松。
- 所欣消渴减: 高兴的是口渴的感觉减轻了。
- 乳酪正甘酸: 乳酪的味道正好,既有甜味又有酸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多样,尤以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陆游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风格真挚而感人。
创作背景:
《初夏》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诗人除了对自然的观察外,也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的愁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初夏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初夏》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初夏时节的独特气息。开头两句以梅花的黄雨和麦田的寒冷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梅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而麦田的清寒则暗示着夏季来临时的另一种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穿林红练带”和“拔地碧琅玕”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突出了初夏的活力。
最后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健康的恢复。酒的淡薄暗示着诗人对苦闷的淡化,而衣服的宽松则象征着身体的康复。最后以“乳酪正甘酸”收尾,既是对生活美好的享受,也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达。
整首诗在写景中蕴含深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热爱,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作梅黄雨: 描绘了夏天的到来,梅花的花瓣随雨落下,象征春天的结束。
- 犹余麦秀寒: 麦田依旧显得清冷,暗示初夏尚有清凉的气息。
- 穿林红练带: 描绘树林中盛开的花朵,色彩鲜艳如同红色的丝带,丰富了自然的色彩。
- 拔地碧琅玕: 形容植物生长茂盛,色彩鲜艳,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 酒向愁边薄: 表达了诗人饮酒解愁的心情,酒似乎因愁苦而变得淡薄。
- 衣从病后宽: 说明诗人因健康恢复而感到轻松,衣服变得宽松。
- 所欣消渴减: 诗人高兴的是口渴的感觉减轻,表现出对生活的满足。
- 乳酪正甘酸: 乳酪的味道正好,体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
修辞手法:
- 比喻: “穿林红练带”将花与丝带相提并论,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酒向愁边薄”和“衣从病后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所欣消渴减”让口渴有了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初夏的自然景色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描写初夏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黄雨: 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 麦秀寒: 代表初夏的凉意,传递出季节的变化。
- 红练带: 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碧琅玕: 象征生命的茁壮和美好。
- 乳酪: 代表生活的滋味,体现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黄雨”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夏天的来临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
诗人通过“酒向愁边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乐
B. 忧愁
C. 快乐
D. 消沉 -
诗中“穿林红练带”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夏天的花朵
C. 冬天的雪景
D. 春天的嫩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陆游《初夏》 vs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侧重于初夏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白居易则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