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临江驿》

时间: 2025-01-11 17:47:24

南来北去二三年,年去年来两鬓斑。

举世尽从愁里老,

谁人肯向死前闲。

渔舟火影寒归浦,驿路铃声夜过山。

身事未成归未得,听猿鞭马入长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宿临江驿
作者:杜荀鹤

南来北去二三年,
年去年来两鬓斑。
举世尽从愁里老,
谁人肯向死前闲。
渔舟火影寒归浦,
驿路铃声夜过山。
身事未成归未得,
听猿鞭马入长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经过几年的漂泊,头发渐渐变白,感到人生的无奈与愁苦。世人都在忧愁中老去,谁愿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悠然自得呢?看那渔舟的火光在寒冷的归浦闪烁,驿路上铃声响起,夜色中马儿经过山岭。虽然自己的事业尚未成就,归家的路也遥遥无期,但我却听到猿声和马蹄声,仿佛在诉说着归去的渴望。

注释:

  • 南来北去:形容人在南北之间频繁往返,经历了多年的漂泊。
  • 两鬓斑:指两侧的头发已经变白,象征年纪增长、时光流逝。
  • 举世尽从愁里老:全世界的人都在愁苦中变老,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 冷归浦:指寒冷的归浦,暗示秋天的凄凉。
  • 驿路铃声:驿路上马车经过时的铃声,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
  • 猿鞭马入长关:猿声和马蹄声在长关中回响,表达对归家的渴望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约933年),字子美,号山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经历了唐末的动荡。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秋宿临江驿》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正值他人生的困顿与迷茫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宿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首联以“南来北去”开头,交代了诗人多年的漂泊经历,暗示了人生的流转与无情。接下来的“年去年来两鬓斑”更是形象地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岁月在脸上留痕,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易逝。

中间的两句则通过“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表达了对世人的忧愁与无奈,仿佛在说,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难得闲暇。后面描绘的“渔舟火影寒归浦”,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秋夜氛围,渔舟的火光映衬着冷清的归浦,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

末尾两句“身事未成归未得,听猿鞭马入长关”,更是将诗人的心情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未完成事业的遗憾和对归乡的向往。猿声和马蹄声交织在一起,寓意着归路的遥远与艰辛,给人以深深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来北去二三年:描述了自己漂泊的时光,强调流离失所的状态。
  2. 年去年来两鬓斑:时光无情,岁月留下的痕迹。
  3. 举世尽从愁里老:世间人都在愁苦中衰老,传达出人生的无奈。
  4. 谁人肯向死前闲:生死之际,谁会选择悠闲自得。
  5. 渔舟火影寒归浦:描写秋夜的冷清,渔舟的灯火映衬着孤独的归途。
  6. 驿路铃声夜过山:旅途中的铃声,象征着孤独的路途。
  7. 身事未成归未得:未完成的事业与归家的渴望。
  8. 听猿鞭马入长关:猿声和马蹄声暗示归家的希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来北去”与“年去年来”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如“渔舟火影”、“驿路铃声”等,营造出秋夜的氛围。
  • 比喻:用“愁里老”来比喻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宿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奈的深刻思考,透过旅途的描写,反映出对归宿与人生目标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渔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火影: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铃声:旅途的孤独感。
  • 猿声:传达归乡的渴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描写自然景色
    B. 讲述个人经历
    C. 描绘他人的生活
    D. 叙述历史事件

  2. 诗中提到的“驿路铃声”主要象征什么?
    A. 乡愁
    B. 孤独
    C. 归途的希望
    D. 生命的无常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C. 亲情的温暖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1.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旅途的孤独与思考,但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眷恋与期望。
  2.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情绪更加豪放,与杜荀鹤的细腻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