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时间: 2025-01-26 04:44:52

蒹葭月冷时闻雁,杨柳风和日听莺。

水涉山行二年客,就中偏怕雨船声。

意思解释

旅怀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原文展示:

蒹葭月冷时闻雁,
杨柳风和日听莺。
水涉山行二年客,
就中偏怕雨船声。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月夜,听见大雁的鸣叫;
在和风日暖的日子,听见黄莺的歌唱。
我已经在水边和山间行走了两年,
在这些旅途中,最怕的就是雨打船声。


注释: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多生于秋冬季节,象征孤独。
  • 月冷:指月亮明亮而冷清的夜晚,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闻雁:听到大雁的叫声,秋冬时节,雁南飞,常被视为离别和思乡的象征。
  • 杨柳:杨柳树,春天生机勃勃,象征柔情和温暖。
  • 水涉山行:指在水边和山间行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雨船声:雨打船只的声音,常使旅人感到孤寂与忧愁。

典故解析:

“蒹葭”出自《诗经·蒹葭》,意在表达思念与孤独;而“大雁”则常用于古代诗词中,寓意离别和归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盛世,仕途坎坷,诗风清新、婉约,自然景物描写细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旅途之中,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旅怀》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旅行的孤独。开篇“蒹葭月冷时闻雁”以寒冷的月夜和大雁的叫声引入,既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也暗示着思乡的情绪。接着“杨柳风和日听莺”展现了一幅温暖的春景,杨柳轻摇,黄莺婉转,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对比。

“水涉山行二年客”则讲述了自己在外漂泊的经历,时间的流逝使得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一句“就中偏怕雨船声”则是情感的高潮,雨声如同旅人的叹息,暗示着对归家的渴望与对旅途艰辛的无奈。整首诗短小精炼,却情感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在冷清的月夜里,听见了大雁的哀鸣,暗示思乡情绪的蔓延。
    • 第二句:在温暖的春日里,听见了黄莺的歌唱,表现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矛盾。
    • 第三句:已经在水边和山间漂泊了两年,表现出长时间的旅行带来的疲惫感。
    • 第四句:在旅途中最怕的就是雨打船只的声音,突显出孤独与对归家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月冷”与“风和日”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孤独感。
    • 意象:诗中使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如“蒹葭”、“杨柳”等,营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孤独旅途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蒹葭:象征孤独与思乡。
  • 大雁:寓意离别与归乡的情感。
  • 杨柳:象征温暖与柔情。
  • 黄莺: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雨船声:象征旅途中的无奈与孤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蒹葭”指的是什么植物? A. 柳树
      B. 芦苇
      C. 竹子
      D. 菊花

    2. 诗人对旅途中的哪种声音最感到害怕? A. 鸟鸣
      B. 风声
      C. 雨声
      D. 水声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比如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但其情感基调更趋向宁静,而杜荀鹤的《旅怀》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旅途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选》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