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感》
时间: 2025-01-11 15:0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春感
作者:杜荀鹤 〔唐代〕
出京无计住京难,
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
一家无信楚江边。
此时晴景愁于雨,
是处莺声苦却蝉。
公道算来终达去,
更从今日望明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季出京后,感受到的无奈与愁苦。离开京城却无处可去,深入春风中却感到一片空寂。眼前满是寒食节的花卉,却没有亲人来信,心中忧愁。眼前的晴朗景象反而让我愁苦如同下雨,四处的黄莺鸣叫,却又让我想起了蝉的悲鸣。公平的道理终究会有结果,但我只能从今天开始期待明年。
注释:
- 寒食:寒食节,指春秋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的前一天。
- 楚江:指的是楚地的江河,可能寓意思乡之情。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蝉:常被用来象征夏天的来临,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子美,号南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0年,主要活跃于中晚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咏怀,尤其以描写春秋景色和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荀鹤出京游历期间,感受到离开繁华都市的孤独与无奈,结合寒食节的时节,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长安春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感受。首句“出京无计住京难”直接表露了诗人的尴尬与无奈,出京后无处安身,生活的困顿使人感到无助。接下来的“深入东风转索然”则用春风的温润与诗人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春风带来了花开的季节,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孤寂。接着“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则进一步加深了思乡情绪,寒食节的花开意味着传统与团圆,却因无信而显得更加凄凉。后四句通过晴景与莺声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愁苦,晴天本应带来愉悦,但却因心事重重而显得沉重。诗的最后两句“公道算来终达去,更从今日望明年”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尽管当下艰难,但人总要有向前看的勇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京无计住京难:离开京城后,感到无处可去,生活变得困难。
- 深入东风转索然:春风扑面而来,却感觉到一片空虚。
- 满眼有花寒食下:寒食节的花朵绚烂,但内心却感到孤独。
- 一家无信楚江边:思念在楚江边的家人,期待却没有音信。
- 此时晴景愁于雨:晴好的天气反而让人愁苦,情感的对比。
- 是处莺声苦却蝉:莺鸟的鸣叫与蝉声交织,象征春夏交替中的复杂情感。
- 公道算来终达去:公平的道理终究会有结果,暗示对未来的希望。
- 更从今日望明年:从今天开始,期待明年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比:晴天与愁苦、莺声与蝉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花、莺、蝉等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情感状态。
- 排比:句式上的整齐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在春天的美丽景色中,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城:象征繁华与热闹,也代表诗人内心的归属。
- 寒食:与传统节日相连,表达了对家的思念。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带来新的生机。
- 莺声与蝉:分别代表春夏的交替,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A. 花
B. 鳥
C. 江河
D. 信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在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春天的赞美
D. 对孤独的叹息
答案:
- C. 寒食节
- D. 信
- B. 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家国的忧虑。
- 李白《夜泊牛津》: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交集,但表达方式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传》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