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鸜鹆谣》

时间: 2025-04-28 16:52:02

鸜鹆入树腹,雎鸠乱关关。

妖氛扇幽邃,幻惑成至欢。

漫漫恣宵旰,终永期无患。

凄雨苦何其,余花惨无颜。

风俗陡衰毁,教化委荆菅。

君子致远虑,隐忧增忾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鸜鹆入树腹,雎鸠乱关关。
妖氛扇幽邃,幻惑成至欢。
漫漫恣宵旰,终永期无患。
凄雨苦何其,余花惨无颜。
风俗陡衰毁,教化委荆菅。
君子致远虑,隐忧增忾叹。

白话文翻译

鸜鹆(一种鸟)飞入树的腹部,雎鸠(又是一种鸟)在乱叫着。
妖气在幽暗中扇动,幻觉带来无法言喻的欢愉。
漫漫长夜,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
凄冷的雨苦,让剩下的花儿失去了光彩。
风俗迅速衰败,教化的力量如同荆棘与干草一样无用。
君子因而长远思虑,隐忧与叹息愈发增加。

注释

  • 鸜鹆:一种鸟,常被用作诗词中的意象,象征某种情感或环境。
  • 雎鸠: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鸟类,常用来表达情感或环境的描写。
  • 妖氛:指邪恶或迷惑的气氛。
  • 幽邃:深邃、幽暗的状态。
  • 宵旰:指夜晚和早晨,表示漫长的时间。
  • 风俗陡衰毁:风俗迅速衰败,文化教育逐渐失去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号“白乐天”,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哲理为题材。王冕在元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诗歌反映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鸜鹆谣》写于元代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之际,王冕通过对鸟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社会风俗衰败的忧虑。

诗歌鉴赏

《鸜鹆谣》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引人注目。诗中通过鸜鹆和雎鸠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反衬出人间的苦楚与无奈。开篇的“鸜鹆入树腹,雎鸠乱关关”,既是对鸟类生活状态的描绘,也隐喻了人们的情感困扰与社会动乱。

后面的描写则逐渐引向社会现实,尤其是“风俗陡衰毁,教化委荆菅”一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恶化与教育的无力。王冕在诗中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对现实的无奈感到深深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一种沉重的忧虑,尤其在结尾“君子致远虑,隐忧增忾叹”中,表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无力与叹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鸜鹆谣》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哲理深邃的社会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鸜鹆入树腹:意指鸜鹆在树中栖息,暗示自然的生机。
  2. 雎鸠乱关关:雎鸠的叫声混乱,象征着社会的纷扰。
  3. 妖氛扇幽邃:恶劣的气氛在幽暗处蔓延,暗示社会的阴暗面。
  4. 幻惑成至欢:幻觉带来的欢愉,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
  5. 漫漫恣宵旰:漫长的夜晚与早晨,暗示无尽的苦闷与享乐。
  6. 终永期无患:怀有长久无忧的期望,却显得自欺欺人。
  7. 凄雨苦何其:凄冷的雨水,象征生活的艰辛。
  8. 余花惨无颜:剩下的花儿失去色彩,暗示美好的事物消逝。
  9. 风俗陡衰毁:描绘社会风俗的迅速衰败。
  10. 教化委荆菅:教育与教化的无力,暗示传统的失落。
  11. 君子致远虑:君子的深远考虑,表现其忧虑。
  12. 隐忧增忾叹:隐秘的忧虑不断加深,感到无奈的叹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俗陡衰毁”,将风俗比作易于摧毁的事物,强调其脆弱。
  • 拟人:如“妖氛扇幽邃”,将妖气拟人化,增强其威胁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忧虑,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鸜鹆:象征自由与自然之美。
  • 雎鸠:代表情感的纠结与社会的困扰。
  • 凄雨:象征生活的苦难与挫折。
  • 余花: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
  • 妖氛:代表社会的阴暗与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鸜鹆和雎鸠分别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与人情
    • B. 和谐与混乱
    • C. 幸福与痛苦
  2. “风俗陡衰毁”意指什么?

    • A. 传统文化的衰退
    • B. 天气的变化
    • C. 人际关系的恶化
  3. 诗中提到的“隐忧增忾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叹息
    • C. 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冕与李白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冕更注重社会现状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王冕与元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