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秋夜雨》
时间: 2025-02-04 15:31:3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秋夜雨·秋夜雨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夜雨,秋夜雨。马悲草死桑乾路,雁啼木落潇湘浦。声声唤起故乡情,历历似与幽人语。初来未信鬼啾唧,坐久忽觉神凄楚。一时感慨壮心轻,百斛蒲萄为谁举?山林岂无豪放士?江湖亦有饥寒旅。凝愁拥鼻不成眠,檠孤焰短寒花吐。秋夜雨,秋夜雨,今来古往愁无数。谪仙倦作夜郎行,杜陵苦为茅屋赋。只今村落屋已无,岂但屋漏无干处?凋余老稚匍匐走,哭声不出泪如注。谁人知有此情苦?秋夜雨,秋夜雨,赤县神州皆斥卤。长蛇封豕恣纵横,麟凤龟龙失其所。耕夫钓叟意何如?梦入江山毛发竖。余生听惯本无事,今乃云胡惨情绪。排门四望云墨黑,纵有空言亦何补?秋夜雨,秋夜雨,何时住?我愿扫开万里鱼,日月光明天尺五。
白话文翻译:
秋夜的雨,秋夜的雨。马悲鸣,草枯死在桑干路,雁叫声不断,树木凋落于潇湘江边。每一声都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仿佛与幽人低语。初来时不相信鬼神的啾唧声,坐久了忽然感到心神凄楚。此时感慨,壮志轻盈,百斛的葡萄为谁举起?山林中难道没有豪杰?江湖上也有饥寒的旅人。愁绪缠绕,无法入眠,孤灯下的火焰短暂,寒花吐蕊。秋夜的雨,秋夜的雨,今来古往愁苦无数。谪仙已倦,夜郎行,杜陵苦于茅屋之赋。如今村落已经没有屋子,岂止是屋漏无处避雨?年老体衰的人在匍匐前行,哭声未出泪如注。谁人知道这苦情?秋夜的雨,秋夜的雨,神州大地皆被斥卤。长蛇封豕肆意横行,麟凤龟龙失去了栖息之所。耕夫与钓叟意欲何在?梦中江山让人毛发竖立。余生听惯平淡无事,今时却为何如此惨淡情绪。打开门四望,黑云墨色,纵使有空言又能如何?秋夜的雨,秋夜的雨,何时能停?我愿扫开万里水面,日月光明照耀天涯。
注释:
- 马悲草死: 形容马匹悲鸣,草木枯死,暗示秋天的凋零。
- 雁啼木落: 雁叫声与树木的落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离别的哀伤。
- 谪仙: 指被贬的仙人,寓意诗人的失意与漂泊。
- 杜陵: 指杜甫所居之地,代表诗人对家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字季友,号白云山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画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秋夜,正值作者内心孤独与对故乡思念交织的时刻,借助秋雨的意象抒发情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失落。
诗歌鉴赏:
《秋夜雨》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秋夜的雨声中感受到浓厚的乡愁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重复的“秋夜雨”声声入耳,营造了清冷而凄凉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描绘马悲、雁啼、草死等意象,传达出秋天带来的孤寂与伤感。诗人以“声声唤起故乡情”点明了主旨,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着,诗人反思自己的处境,感慨往昔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凝愁拥鼻不成眠”,更是体现了心中的忧愁难以释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社会的关怀。诗中提到的“山林岂无豪放士?江湖亦有饥寒旅”不仅表达了对志士的期待,也揭示了社会的苦难与不平。在诗的结尾,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增添了更多的思考与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夜雨,秋夜雨: 反复强调,营造氛围。
- 马悲草死桑乾路: 描写秋天的荒凉,马鸣悲哀,草木枯死。
- 声声唤起故乡情: 雁鸣声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 凝愁拥鼻不成眠: 愁苦缠绕,夜不能寐。
修辞手法:
- 排比: “秋夜雨,秋夜雨”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 拟人: “马悲”、“雁啼”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山林岂无豪放士?江湖亦有饥寒旅”对称工整,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雨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秋夜: 象征孤独与思念,营造氛围。
- 雨: 代表忧伤与泪水,增强情感的深度。
- 雁: 代表迁徙与离别,触发思乡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悲草死”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凋零
- C. 夏天的繁荣
-
“凝愁拥鼻不成眠”这句诗的意思是?
- A. 感到快乐
- B. 愁苦缠绕,无法入眠
- C. 对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冕与李白的秋夜描写都有浓厚的情感,但王冕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怀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