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

时间: 2025-01-10 22:58:58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白话文翻译

雨天昏暗,石砚上映照出寒冷的云色;风吹动着牙签,发出叶子摇动的喧响。
庭院下已生出书带草,让您怀疑这是郑康成的踪迹。

注释

  • 雨昏:雨天昏暗。
  • 石砚:用石头制成的砚台,古代书写工具之一。
  • 寒云色:寒冷的天空颜色,暗示阴沉的天气。
  • 牙签:用来挑剔牙齿的小工具,这里用作比喻,可能指代树枝或细小的物体。
  • 乱叶声: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
  • 书带草:一种植物,常在书卷旁边生长,象征书卷之美。
  • 郑康成:即郑玄,汉代著名的经学家,代表了学术的严谨与高尚。

典故解析

郑康成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以其严谨的学问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提到他,常常意味着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诗中提及郑康成,暗示着对书卷和学问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其作品在文学上影响深远,常被后人传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对书卷与学问的思考,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文化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雨天的昏暗光线和寒冷的气候中,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声音与气息。雨、石砚、牙签和书带草构成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表达了对书卷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首联中的“雨昏石砚寒云色”展示了阴郁的天气与书写工具的关系,仿佛在暗示文学创作中常常伴随着孤独与思索。而“风动牙签乱叶声”则通过声音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的动态,与静谧的书房形成对比。后两句则让人联想到书香气息的弥漫,生长的书带草象征着知识的根植与延续,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郑康成的学问,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巧妙,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书卷文化的渗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文化自觉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昏石砚寒云色:描绘了雨天的昏暗和寒冷的气氛,石砚的颜色也在这个环境中显得格外沉重。
    • 风动牙签乱叶声:风的动作带来了混乱的声音,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活力与动态。
    • 庭下已生书带草:在庭院的草丛中,书带草悄然生长,象征着文化的生机。
    • 使君疑是郑康成:对郑康成的提及,表达了对文人风范的敬仰和对书卷文化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昏石砚”与“风动牙签”,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通过书带草的生长隐喻知识和文化的根植。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书卷文化的热爱和思考,强调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文化自信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沉重的心情与思考。
  • 石砚:代表书写与文化的工具,体现了诗人的书卷气。
  • 书带草:象征着知识的生长与延续,文化的根植。
  • 郑康成:代表高尚的学术追求,诗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砚”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书写工具
    • B. 一种饮品
    •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郑康成”是谁?

    • A. 一位著名的画家
    • B. 一位著名的经学家
    • C.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3. “风动牙签乱叶声”中的“乱叶声”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安静的环境
    • B. 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 C. 雨水滴落的声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诗中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多以豪放为主,而苏轼则更多地融入了人文思考与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