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琵琶女
作者:苏轼 〔宋代〕
小莲初上琵琶弦,
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
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
绮窗前。
素娥今夜,
故故随人,
似斗婵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初学弹琵琶的女子,她的琴声如同初升的莲花,清脆悦耳,仿佛能击破碧蓝的天空。女子在绣阁中流露出幽怨的情感,这种情感都随着琴声传递出去。她的肌肤白皙如玉,头发梳成蝉翼般的形状,坐在华丽的窗前。今晚这位素雅的女子,似乎有些故作镇静,像是在和人倾诉,然而她的美丽却仿佛与月亮相争,令人心醉神迷。
注释:
- 琵琶弦:指琵琶的琴弦,象征音乐的开始。
- 绣阁幽恨:指女子的内心幽怨的情感。
- 肤莹玉:形容女子肌肤如玉般光滑白皙。
- 鬓梳蝉:形容女子的发髻如蝉翼般轻盈。
- 素娥:指美丽的女子,可能指月亮。
- 斗婵娟: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月亮相竞争。
典故解析: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弦乐器,常用来表达情感,代表着女子的柔美和才情。
- 素娥:可能是指嫦娥,月亮的女神,常常与美丽、孤独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诗词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人生低谷,但他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词中女子的孤独与幽怨映射出苏轼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诉衷情·琵琶女》是一首充满音乐感和情感深邃的词作。开头描绘了女子弹琵琶的画面,清新而生动,给读者一种耳边回响的感觉。随着琴声的展开,诗人巧妙地将情感与音乐结合,表现了音乐的传达力和情感的共鸣。整个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幽怨,反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
词中“肤莹玉,鬓梳蝉”用以描绘女子的娇美,充满了审美情趣,而“素娥今夜,故故随人”则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苏轼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既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人情冷暖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莲初上琵琶弦:用“莲”来比喻刚刚开始弹奏的琵琶,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感觉。
- 弹破碧云天:形容琴声清脆,仿佛能穿透天空,展现出音乐的力量。
- 分明绣阁幽恨:女子在绣阁中弹琴,流露出内心的幽怨情感。
- 都向曲中传:她的情感随着琴音传播到外界,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 肤莹玉,鬓梳蝉:描写女子的外貌,展现她的美丽。
- 绮窗前: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素娥今夜:暗指女子的孤独与思念。
- 故故随人:似乎在与人交流,但内心深处仍有淡淡忧愁。
- 似斗婵娟:比喻女子的美丽与月亮的嫦娥相媲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莲”比喻女子的初学,体现出青春与纯洁。
- 拟人:琴声被赋予情感,传达出无声的诉说。
- 对仗:如“肤莹玉,鬓梳蝉”,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琵琶女的优雅与内心的幽怨,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中孤独感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对女子美丽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莲:象征纯洁与美好。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词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古筝
- B. 琵琶
- C. 二胡
- D. 笛子
-
“肤莹玉,鬓梳蝉”中的“肤莹玉”形容的是:
- A. 皮肤光滑如玉
- B. 脸色苍白
- C. 眼睛明亮
- D. 头发如丝
答案:
- B. 宋代
- B. 琵琶
- A. 皮肤光滑如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与思念,但其风格更为委婉细腻。
- 贺铸的《天净沙·秋思》: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孤独与思念,与苏轼的内心情感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