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时间: 2025-01-11 09:55:05

欢戚犹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意思解释

作者:崔涂 〔唐代〕

原文展示:

欢戚犹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即使欢喜与哀愁交织,心中仍然感到怨恨不平,这些悲欢离合本无情可言。韩娥的绝美歌声在唐衢响起,真是世间第一的声音。

注释:

  • 欢戚:欢喜与悲伤。
  • 恨不平:心中对不公的怨恨。
  • 高下:这里指的是人们的地位和遭遇。
  • 韩娥:传说中的歌唱家,象征着美妙的音乐。
  • 绝唱:最完美的歌声。
  • 唐衢:指唐代的街道,这里暗指歌声传遍之处。
  • 第一声:指在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歌清新典雅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面对世俗纷扰时,试图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声》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远的诗。诗人通过欢戚与恨不平的对比,揭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性。尽管欢喜和悲伤交织在一起,但内心的怨恨却无法消散。这种情感的深刻反映了人性的脆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韩娥绝唱”则是对音乐的极高赞美,暗示了音乐可以超越一切情感的障碍,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这种音乐不仅仅是声响,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类的共鸣。最后一句“尽是人间第一声”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音乐在世间独特的地位,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欢戚犹来恨不平:欢喜与悲伤交织而来,心中却始终存有对不公的怨恨。
  • 此中高下本无情:在这些情感中,地位的高低并没有情感可言,似乎是冷漠的。
  • 韩娥绝唱唐衢哭:提到韩娥的绝美歌声在唐衢响起,暗示音乐传递着情感。
  • 尽是人间第一声:歌声是世间最动听的,超越了所有的情感和经历。

修辞手法:

  • 对比:欢戚与恨不平的对比展现了人情的复杂。
  • 典故:提到韩娥,借用历史故事来增强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
  • 夸张:将歌声称为“人间第一声”,体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和情感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复杂情感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音乐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传递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欢戚:象征人间的快乐与痛苦。
  • 韩娥:象征着美妙的音乐与艺术。
  • 唐衢:代表了文化的繁荣与交流的场所。
  • 第一声:象征音乐的崇高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欢戚犹来恨不平”中“欢戚”指的是什么? A. 快乐与悲伤
    B. 喜欢与厌恶
    C. 平静与愤怒
    D. 以上都不是

  2. 韩娥的绝唱代表什么? A. 诗人的痛苦
    B. 美好的音乐
    C. 不公的社会
    D. 生活的无奈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复杂的情感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事的感怀,情感更加浓厚且沉重;而李白的《将进酒》则体现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两者与崔涂的《声》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崔涂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