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君玉赴试
陈师道 〔宋代〕
汝颖诸王后,风流独此人。
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
得士吾无愧,多闻子未贫。
平生三学士,相见定相亲。
白话文翻译:
你是王氏一门中最杰出的人才,风流倜傥,独占鳌头。你的口才犹如百战不殆,写作能力更是沉重有力。能够结识有才之士,我毫无愧疚,而你博闻强记,确实没有贫乏之处。你与我同为三位学士,今后相见必定亲如兄弟。
注释:
- 颖:指聪明才智,或指王氏家族中的优秀后代。
- 风流:风采出众,气度不凡。
- 谈锋:口才,谈吐的锋锐。
- 坚百战:形容口才犹如历经百战,强劲而有力。
- 笔力:写作的力量和能力。
- 得士:结识有才之士。
- 多闻:博闻,知识丰富。
- 三学士:指与作者关系密切的三位学者。
典故解析:
“得士吾无愧”出自古代士人对交友的重视,强调识人之道和对朋友的赞美。“三学士”则是指诗人陈师道与王君玉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生活在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抒发情感为主,常常关注友谊与才华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君玉赴试前夕,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与期待,体现了士人之间的友情和相互勉励的精神。
诗歌鉴赏:
《送王君玉赴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祝福的诗作。开篇便以“汝颖诸王后”来赞美王君玉的才华,表明他在王氏家族中的独特地位。接着,诗人通过“谈锋坚百战,笔力举千钧”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王君玉的口才与写作才华,仿佛他已经在学术的战场上斩获无数,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自信与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祝愿,期待王君玉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有才之士。最后一句提及“平生三学士”,不仅表明了他们的友谊,也暗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期待与支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士人文化中对才华的推崇和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汝颖诸王后”:直接称赞王君玉的才华,突显其在众星中最为耀眼。
- “风流独此人”:进一步强调他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 “谈锋坚百战”:用比喻形容其口才的强大,能够在各种场合中应对自如。
- “笔力举千钧”:形容他写作的力量和影响力,寓意其文笔深厚。
- “得士吾无愧”:表达与有才之士交往的自豪感。
- “多闻子未贫”:称赞王君玉知识渊博,未曾缺乏智慧。
- “平生三学士”:提到彼此之间的友谊,暗示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
-
修辞手法:
- 比喻:“谈锋坚百战”与“笔力举千钧”使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君玉的口才和写作才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使得诗歌读起来节奏感强,韵律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王君玉的赞美、祝福与期望,体现了士人间的情谊与对才华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风流:象征着才华与魅力。
- 百战:象征着经历和挑战,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 千钧:象征着力量和影响力,强调文采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风流”的意思是: A. 高傲自大
B. 风采出众
C. 平凡无奇
D. 乏味无趣 -
“谈锋坚百战”中的“坚”主要指: A. 稳固
B. 强劲
C. 锋利
D. 坚守 -
“平生三学士”中的“三学士”指的是: A. 三位朋友
B. 三位王公
C. 三位诗人
D. 三位学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词对比:
- 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样展现了对朋友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理想与历史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