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皇帝挽词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1:55:23

威破群雄胆,恩藏四海心。

声明三五盛,垂拱九重深。

国论多儒断,天机入睿临。

小臣剺面血,无路洒松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威破群雄胆,恩藏四海心。
声明三五盛,垂拱九重深。
国论多儒断,天机入睿临。
小臣剺面血,无路洒松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怀念与哀悼。首联指出皇帝的威名震慑了四方的英雄豪杰,展现了他强大的权威;第二联则强调皇帝的恩德遍及四海,深得人心,名声显赫;第三联提到朝廷中有许多儒生对国家大事的评判,暗示政治的复杂与深远;最后一联描绘了小臣对皇帝的忠诚与悲痛,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无路可归。

注释

  • 威破:威力使得(敌人)破胆。
  • 四海心:四海之内人民的心。
  • 三五盛:指的是声名显赫,可能是指三五个朝代的盛况。
  • 垂拱:意为安坐,形容皇帝的从容与镇定。
  • 国论:国家的议论,指朝廷内外对政治的看法。
  • 小臣:指的是普通的官员或臣子。
  • 剺面血:剺是割伤的意思,面部流血,形容忠诚的臣子为国殉职。
  • 松林:象征着悲伤与孤独的归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君恭,号阜阳,浙江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现对时事的关注与对人物的深情寄托。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恽对某位皇帝的追悼之际,可能是因其去世而引发的感慨。诗中对皇帝的赞美与对群臣的忠诚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治者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联形式,层层递进,深刻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敬仰与哀悼。首联以“威破群雄胆”揭示皇帝的权威,威震四方,而“恩藏四海心”则展示了他以仁德治国,赢得了民众的心。接着,诗人转向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指出“国论多儒断”,暗示朝廷内外对政治的评价和影响。最后一联“小臣剺面血,无路洒松林”则以忠臣的血泪,烘托出对皇帝的忠诚与对失去的惋惜,展现了小臣在国家动荡中无奈与悲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皇帝的赞美,也有对政治局势的深思,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诗中描绘的威权与臣子的忠诚,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威破群雄胆:皇帝的威严使得所有英雄豪杰都感到胆寒。
  2. 恩藏四海心:他的恩德深藏在四海之内,人民为他心存感激。
  3. 声明三五盛:他的名声在历史上是极为显赫的。
  4. 垂拱九重深:皇帝安坐于九重天之上,显得从容而深邃。
  5. 国论多儒断:朝廷内外的诸多儒生对国事纷纷发表看法。
  6. 天机入睿临:天意与智慧汇聚在皇帝的身边。
  7. 小臣剺面血:忠诚的小臣为国流血,象征对皇帝的深厚感情。
  8. 无路洒松林:在松林中无处可去,表明他们的绝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威破群雄胆”与“恩藏四海心”,展现出语言的对称美。
  • 比喻:以“松林”象征悲伤的归处,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夸张:如“声名三五盛”夸大了皇帝的威名,突出了其影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皇帝的追思与悼念,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的向往与对政治现状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与对忠臣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威与力量。
  • :象征仁爱与施恩。
  • :象征忠诚与奉献。
  • 松林:象征孤独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皇帝的威名如何影响了群雄?

    • A. 增强了他们的勇气
    • B. 使他们感到胆寒
    • C. 使他们投降
    • D. 无影响
  2. “小臣剺面血”中“剺”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割
    • B. 刺
    • C. 打
    • D. 切
  3. 诗中提到的“国论多儒断”反映了什么?

    • A. 朝廷的和谐
    • B. 对国家事务的不同看法
    • C. 皇帝的绝对权威
    • D. 大臣们的忠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恽的这首挽词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王恽侧重于对皇帝的怀念与忠臣的悲伤,而李白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古情怀。两者都通过情感的深度与历史的厚重,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恽的诗歌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