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

时间: 2025-01-26 00:30:36

旋收柏实炷炉薰,纸帐低垂自有春。

竹几隐眠无俗梦,蒲团容膝胜华裀。

窗间白日惊涛迅,门外黄尘万事新。

幸与圣贤相晤语,未辞藜藿此生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旋收柏实炷炉薰,纸帐低垂自有春。
竹几隐眠无俗梦,蒲团容膝胜华裀。
窗间白日惊涛迅,门外黄尘万事新。
幸与圣贤相晤语,未辞藜藿此生贫。

白话文翻译:

将柏树的种子收起来,点燃香炉,袅袅香烟弥漫。
低垂的纸帐中,春意盎然自然滋生。
竹制的桌子上隐隐而眠,没有世俗的梦境,
蒲团上可以舒展双膝,胜过华丽的绣垫。
窗间的白日如惊涛般迅速,
门外的黄尘中万事皆更新。
我有幸与圣贤之士交谈,
不以粗糙的藜藿为耻,任凭我这一生的贫困。

注释:

字词注释:

  • 旋收:迅速收集。
  • 柏实:柏树的果实,象征坚韧。
  • 炷炉:香炉,用于焚香。
  • 纸帐:用纸制成的帐篷,指居所。
  • 竹几:竹制的桌子。
  • 蒲团:一种圆形的坐垫。
  • 华裀:华美的垫子。
  • 惊涛迅:迅速的波涛,比喻时间飞逝。
  • 黄尘:指道路上的尘土,象征繁忙的世事。
  • 藜藿:指简单的食物,象征贫困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圣贤:指古代的贤人和圣人,象征智慧与道德。
  • 藜藿:出自《诗经》,常用来象征简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自然而著称,常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创作背景: 《自适》创作于王恽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自适》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诗中,王恽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在竹几上隐眠、蒲团上安坐的自在感。开头两句便营造出一个安静而又充满春意的氛围,柏实的香气弥漫,纸帐低垂,似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接下来,诗人通过“竹几隐眠无俗梦”表达了他对俗世纷扰的逃避,竹几与蒲团的意象不仅极具生活气息,更能折射出一种简约而深刻的生活哲学。诗中提到的“白日惊涛迅”和“黄尘万事新”,似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但诗人却心无杂念,与圣贤对话,宁愿与藜藿为伍,也不愿追逐富贵。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是对理想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与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旋收柏实炷炉薰:快速收集柏树的种子,点燃香炉,香气四溢,表现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
  2. 纸帐低垂自有春:纸帐低垂,仿佛春天自然而然地降临,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3. 竹几隐眠无俗梦:在竹几上隐隐入睡,不受世俗干扰,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4. 蒲团容膝胜华裀:蒲团可以舒适地放置双膝,胜过华丽的坐垫,强调简朴的生活更为珍贵。
  5. 窗间白日惊涛迅:窗外的白天如波涛般迅速,象征时间的流逝。
  6. 门外黄尘万事新:门外的尘土中,有着新的世事,暗示世间的变化与繁忙。
  7. 幸与圣贤相晤语:与圣贤之士交谈,感到幸运,表达了对智慧和思想交流的重视。
  8. 未辞藜藿此生贫:不以生活的贫困为耻,反而心安理得,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窗间白日惊涛迅,门外黄尘万事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的状态比作“竹几”、“蒲团”,突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王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满足,反映了他淡泊明志、追求精神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柏实:象征坚韧和清香的生活。
  2. 竹几:代表简约和自然的居住环境。
  3. 蒲团:象征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状态。
  4. 黄尘:暗喻世俗琐事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向往隐逸生活
    c) 热爱旅行

  2. “竹几隐眠无俗梦”中“无俗梦”指的是什么?
    a) 有趣的梦
    b) 世俗的烦恼
    c) 美丽的幻想

  3.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奢华
    b) 淡泊名利
    c) 忧愁烦恼

答案:

  1. b) 向往隐逸生活
  2. b) 世俗的烦恼
  3. b) 淡泊名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恽的《自适》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恽更加强调与贤者的交流与内心的自足,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田园风光与安宁。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2.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