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居 十三》

时间: 2025-01-11 08:46:18

银烛金杯映绿纱,空持倾国对流霞。

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居 十三 苏曼殊 〔近代〕 银烛金杯映绿纱,空持倾国对流霞。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蜡烛和金色的酒杯映照在绿色的纱帐上,空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对着天边的流霞。脸颊泛红,欲言又止,娇羞无力,新梳的云髻上插着白玉花。

注释:

  • 银烛:银白色的蜡烛。
  • 金杯:金制的酒杯。
  • 绿纱:绿色的纱帐。
  •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 流霞:天边的云霞,也指美酒。
  • 酡颜:因饮酒而脸红的样子。
  • 云髻:高耸的发髻。
  • 新簪:新插上的发饰。
  • 白玉花:白色的玉制花朵发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小说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号曼殊,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娇羞与无力,以及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空持倾国对流霞”一句,表达了女子虽然美丽,却只能对着天边的流霞自怜,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银烛、金杯、绿纱、流霞等词汇共同营造了一个华丽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女子的酡颜、娇无力、云髻、白玉花,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中的“空持倾国对流霞”一句,更是将女子的美丽与无奈、自怜与向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烛金杯映绿纱”:银色的蜡烛和金色的酒杯在绿色的纱帐上投下光影,营造出一种华丽而温馨的氛围。
  • “空持倾国对流霞”:女子虽然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只能对着天边的流霞自怜,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 “酡颜欲语娇无力”:女子的脸颊因饮酒而泛红,欲言又止,显得娇羞无力,增添了诗中的柔美和娇媚。
  • “云髻新簪白玉花”:女子新梳的云髻上插着白玉花,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也增添了诗中的高雅和精致。

修辞手法:

  • 比喻:“银烛金杯”比喻华丽的生活环境,“流霞”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酡颜欲语娇无力”中的“欲语”赋予了女子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诗中的“银烛金杯”与“绿纱”、“酡颜”与“娇无力”等词语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娇羞、无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空持倾国对流霞”一句,更是将女子的美丽与无奈、自怜与向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烛:象征着光明和温暖。
  • 金杯:象征着富贵和奢华。
  • 绿纱:象征着清新和隐秘。
  • 流霞:象征着美好和遥远。
  • 酡颜:象征着娇羞和美丽。
  • 云髻:象征着高雅和精致。
  • 白玉花: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酡颜”是指什么? A. 脸颊泛红 B. 脸颊苍白 C. 脸颊泛黄 D. 脸颊泛紫

  2. 诗中的“流霞”象征着什么? A. 美好和遥远 B. 悲伤和忧愁 C. 富贵和奢华 D. 清新和隐秘

  3. 诗中的“空持倾国对流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和满足 B. 无奈和哀愁 C. 愤怒和不满 D. 平静和淡然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子的娇羞和美丽。
  • 杜牧的《秋夕》: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无奈和哀愁。

诗词对比:

  • 苏曼殊的《东居 十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子的娇羞和美丽,但苏曼殊的诗更多了一层无奈和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