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一 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
时间: 2025-01-11 14:2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翠绿的楼阁,巧妙地安排了诗句的意境。仿佛天公一夜之间,雕琢出了四面如玉的高峰。曾经这座山安在何处,想必是先生曾经感叹过,像万马奔腾而至。白鸟在夕阳下飞翔不尽,带着落日的余晖归来。劝您饮酒,左手拿着螃蟹,右手举着酒杯。人间的万事万物都在变迁,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池台。请看庄子那位达者,仍对着山林的土壤,哀乐未曾忘怀。虽然我已年老,但仍能赋诗,试着陪伴风月。
注释
- 翠楼:指青翠的楼阁。
- 诗眼:指诗句中的关键之处或风格。
- 天公:指上天或自然之神。
- 削出:雕刻、刻画出来。
- 玉崔嵬:比喻山峰高耸如玉。
- 万马一时来:形容气势磅礴,众多马匹奔腾而至。
- 庄生:指庄子,古代著名的道家思想家。
- 哀乐未忘怀:指对生死悲欢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一生参与抗金斗争,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 其一》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与哲理的思考,寄托了对友人的情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翠楼为引子,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丽画卷。开篇两句通过“木末翠楼出”生动地描绘了楼阁的秀丽,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接下来的“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更是将自然之美推向高潮,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与赞美。
“万马一时来”则是借用壮阔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光景的怀念,似乎隐含着对历史的感慨。在接下来的白鸟飞翔意象中,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将饮酒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了人间的琐事与变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庄子为例,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感受的重视,表达了即使年老仍愿意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情。这首诗不仅在意境上丰富多彩,更在情感上细腻深刻,是辛弃疾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末翠楼出:描绘出楼阁的轮廓,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诗眼巧安排:说明诗人的构思独特,诗句之间有着精妙的联系。
- 天公一夜:天公的神秘与力量,暗示自然的造化。
- 削出四面玉崔嵬:以玉比喻山的巍峨,展现出壮丽的山景。
- 畴昔此山安在:引发对过去的思考,感慨历史的变迁。
- 白鸟飞不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息,带来一丝忧伤。
- 劝公饮: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邀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 人间万事变灭: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君看庄生达者:引入庄子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
- 我老尚能赋:表现出诗人不畏年老,仍能创作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玉,增强了景物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左手蟹,右手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楼:象征着美好与高雅。
- 白鸟: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延续。
- 酒杯:代表着人间的欢乐与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调歌头 其一》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辛弃疾
- C. 李白
-
诗中“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 A. 自然的神秘
- B. 人生的无常
- C. 友情的珍贵
-
诗中提到的“庄生”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道家思想家庄子
- C. 另一位词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以水调歌头形式展现自然与人生哲理。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意境上更加自由,情感更为直接,展现了不同风格的诗词魅力。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