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

时间: 2025-01-26 03:25:30

地多种竹堪容鹤,池不栽莲恐碍鱼。

小径荒苔人不到,闭门间学换鹅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多种竹堪容鹤,池不栽莲恐碍鱼。
小径荒苔人不到,闭门间学换鹅书。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种了许多竹子,可以容得下白鹤;而池塘里不种莲花,怕会妨碍鱼儿。
小路上长满荒苔,已经没有人来走动;我关上门,专心在这里学习写字。

注释

  • :指土地。
  • :竹子,象征清雅、高洁。
  • :指白鹤,象征长寿与超脱。
  • :指池塘,水的象征。
  • :莲花,象征纯洁和高雅。
  • :害怕、担心。
  • :妨碍、阻碍。
  • 小径:小路。
  • 荒苔:长满苔藓的地面,表示荒凉。
  • 闭门:关上门,代表与外界隔绝。
  • 学换鹅书:这里的“鹅书”指的是一种书法。

典故解析

  • 白鹤与竹:古代文人常以鹤象征高洁之志,竹则是他们推崇的植物,因其坚韧不拔,象征节操。
  • 莲与鱼:莲花在古诗词中常与鱼相伴,象征水中美好,而不栽莲则暗含一种对自然和谐的担忧。
  • 闭门读书:古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闭门读书是自我修炼的重要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字德明,号白云,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闲适、清雅的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脱俗。黄庚的诗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杂咏》创作于黄庚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作品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诗歌鉴赏

《杂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首句“地多种竹堪容鹤”中,竹子的生长与白鹤的栖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而白鹤则代表了高洁的志向,二者的和谐共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池不栽莲恐碍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关注。莲花与鱼的关系象征着自然生态的平衡,诗人担心人为的改变会对自然造成影响,体现了他对生态环境的深刻思考。

“小径荒苔人不到”则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环境,荒凉的小路充满了时间的沉淀,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遗忘。最后一句“闭门间学换鹅书”则展现了诗人对学习与自我修养的执着,尽管外界喧嚣,他仍然选择关上门,静心学习,体现了内心的坚定与宁静。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多种竹堪容鹤:这句描述了土地上种植了许多竹子,竹子为鹤提供了栖息之地,表达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状态。
  • 池不栽莲恐碍鱼:池塘不种莲花,担心会妨碍鱼儿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态平衡的关注。
  • 小径荒苔人不到:小路上长满了苔藓,显得荒凉,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忽视。
  • 闭门间学换鹅书:诗人选择关上门,专心学习书法,体现了他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鹤的关系比喻为理想的自然状态。
  • 对仗:如“地多种竹”与“池不栽莲”,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清新脱俗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清雅,代表诗人的志向。
  • :象征高洁、长寿,表现诗人的理想追求。
  • :象征纯洁与和谐美好,反映自然的和谐。
  • :象征自由与生机,体现自然生态的美。
  • 荒苔:象征被遗忘的自然,反映人们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地多种竹堪容鹤”中的“竹”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坚韧与高洁
    • C. 幸福
  2. 诗人选择闭门学习,体现了他对什么的追求?

    • A. 交友
    • B. 内心修养
    • C. 冒险
  3. 诗中提到的“莲”在诗中是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纯洁与和谐
    •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黄庚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庚更侧重于自我修养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都反映了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黄庚诗集》